第一百六十六章 乾清宫众人承恩典

  :签到是人气、荣誉的比拼,让我们的签到见证一份坚持!!!

  ————————————————————————————————

  天官地址:

  ☆

  ---

  支持作者,投票全攻略:

  ☆

  最新十章:

  ☆

  vip章节总:

  ☆

  --

  ◇为雁九求月票、推荐票、收藏、点击各种给力!欢迎大家常驻!

  ————————————————————————————————————————

  嘉,美也,善也,吉庆也:靖,平也,安也,太平也。嘉靖,新皇亲自选定的年号,兴王世子如今就是嘉靖皇帝。

  昨日张太后懿旨下来后,文武大臣就上了劝进表,拟定的年号是“绍治”。绍,继承之意:治,安定。“绍治”为年号,也是隐晦地表现了后宫与前朝对新皇的期待。

  实在是大家被正德皇帝折腾的狠了,希望新皇帝老老实实,接下来的日子能太平些。

  可是他们忘了,正德少年即位,狂妄肆意:这嗣皇帝也是少年,不知弯腰。前面的皇帝任性独断,后边的也不是性子绵软的。

  对于“绍治”这个年号,嗣皇看过就是否了。

  张太后与群臣为尊者讳,想要美化正德,新皇无心拦着也晓得自己拦不住,可不代表他就默默就接受这个新年号。

  要是接受这个新年号,自己这个皇帝做的好了,是“继承前任的光辉”:若是有瑕疵,则会受到各种谴责,不是费力不讨好是什么。

  于是,新皇帝直接给自己选了“嘉靖”做年号。

  文武大臣见识了新皇帝的执拗,自然不会希望再来一次君臣对持,年号的问题就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兴王世子,经过各种仪式后,也从嗣皇帝登基为新皇帝,年号嘉靖。

  算下来道痴三人与嘉靖分开不过一日,可到了御前,三人都能发现嘉靖的变化。

  仿佛一昼夜间,嘉靖就长大了几岁似的眉眼间多了几许威严,望向三伴读的眼神明亮中带了审视。

  他的目光从道痴与刘从云身上滑过,落在王琪身上,眯了眯眼,伸出胳膊道:“平身。”

  不管是这巍峨的宫室,还是旁边雁翅排列的大小内侍,使得场面肃穆起来。

  看着三人都低着头,带了拘谨,嘉靖不由皱眉摆摆手挥退了一干内侍,只留黄锦、高康两个在旁。

  “坐,无外人在,还是自在些要不朕真成了寡人。”嘉靖的口气中带了几许寂寥。

  王琪带头入座看了嘉靖两眼,大大地松了一口气,道:“皇上,我真是为难得不行。直视天颜不恭敬,可一日不见,心里还真是想念皇上的紧。看着皇上气色还好,总算是心里安生了。”

  若是其他人听了这话,或许会觉得王琪言语轻浮谄媚,可嘉靖却听出其中的真情实意。

  昨日他是抱着“破釜沉舟”的想法进城将王琪等人留在良乡,是他给王府留下的后路。他即便没有直言,可是在言语中也留出“托付”之意。若是他进京后真有不妥王府无子国除,那能代他照看生母、乳母与姊妹的只有王琪。

  嘉靖对王琪的信赖,比王琪晓得要多的多。

  说到底,他只是少年丧父的少年,在亲人属下面前表现的再坚强,也有脆弱的时候。…。

  因此,听了王琪的话,嘉靖不仅不恼神情反而舒展许多,望向王琪的目光也带了亲切。

  刘从云看在眼中,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大家同为王府伴读,即便王琪与王府有旧,也是儿时情谊稍大些出入王府就少了。嘉靖之所以如此信赖王琪,说到底还是因将王琪视为姐夫的缘故。嘉靖无兄弟两位郡主是血脉至亲。

  当初三郡主选婿的风声传出来,刘家不是不心动的,只是怕牵连到他两个兄长的前程,才犹豫不定。

  不过换做其他人做仪宾,嘉靖也未必会信赖自此。王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姊妹,又因王夫人遗产与家族有嫌隙,能依靠的只有兴王府。

  道痴在旁,则是再次感叹古人对血脉亲缘的看重。

  不管陈赤忠、刘从云如何表忠心,自己这一路上如何想方设法拉近与嘉靖的关系,在嘉靖心中,最信任的还是将成为姻亲的王琪。

  “七郎,朕到京中,最放心不下王府,还要辛劳七郎为朕分忧。”嘉靖看着王琪,带了几分恳切道。

  王琪的心沉了下去,面上却是半点不显,起身郑重道:“愿为皇上效力,但请吩咐。”

  嘉靖欣慰地点点头,道:“朕将使人往安陆迎母妃与三姐、小妹进京,即便礼部安排了钦差,朕也放心不下,恨不得亲往,七郎代朕走一趟,毕竟你也不是外人。”

  王琪强笑应了,面上有些涨红。

  嘉靖只当他腼腆,笑着吃了一口茶,望向刘从云道:“从龙之臣,多有封赏,陈赤忠等人已授武职。然,文官用人与武官不同,年资排辈,不易幸进。朕的意恩,想留三郎在内阁任中书一职,不知三郎可愿否?”

  中书舍人,只是从七品,比陈赤忠与虎头的正五品相差太远,不过刘从云闻言只有欣喜,忙起身道:“臣愿意。”

  内阁中书,即便品级低,却是天子近臣。皇上与杨阁老昨日对峙之事已经众所周知,安排伴读入内阁为中书,要说没有监视阁臣的意思谁也不信。

  内官与武官随意授个四品以上的高品级,影响不大;文官这里,却复杂的多。若非如此,王府这么多人,也不会只有袁宗皋一人升了正二品。其他人就算嘉靖想要加恩,也没有那个资格。

  王府文官是授了不少五品、六品京官,前提是那些人原本就有品级,或者没有品级,年岁到了,去六部混个司官。实在不堪用的,还有外地辅官可派。

  刘从云看似授官品级低,可能进内阁,成为帝王耳目,以后的前程不是外头那些五、六品的散官能比的。

  见刘从云知趣,嘉靖脸上的笑意又重了几分,望向道痴,道:“二郎年岁不足授官过于儿戏,朕为二郎准备的是份诰赠。”说话之间,冲旁边侍立的高康点点头。

  高康躬身退后几步,从南窗下的大书桌上取了一份黄绸卷轴过来。

  诰命与赦命,是封赠官员散阶或是恩推父母正妻的文书。五品以上为“诰。”五品以下为“赦”。生着为“刮。”逝者为“赠”。

  对于道痴来说,这简直是意外之喜。早晓得授官无望的他,本以后嘉靖会赏赐财帛没想到是份“诰赠”。

  不用说,这是赠封嗣父王青洲。可代表的不仅仅是死后哀荣,活人也跟着受益。有了这个,自家就不是秀才门第属于官宦人家住宅应酬等都会升级。不仅故去的刘氏有品级,在世的王宁氏身上也有诰命。…。

  “谢皇上恩赐!”道痴颇为动容,恭敬地双手接过诰赠文书。

  他是为嘉靖费了些心思,可也不过是引导着其翻翻史书,对于京城局势提前有所准备而已,能得到这份诰封真是心满意足。

  嘉靖特意准备了这份诰赠,多少也费了些心思,见道痴领情,心里也熨帖许多。

  对于这个时候的人来说科举入仕,恩泽父母先人,是至高成就。王琪与刘从云望着道痴手中的黄冇色卷轴都带了几分羡慕。

  王琪的心中,则带了忐忑。

  随嘉靖进京的众伴读中,只有他没有授官。

  饶是心中百转千回,可见到嘉靖递过来的腰牌时,王琪也难掩惊喜。

  正四品锦衣卫指挥金事。在从龙之臣中,仅次于蒋庆山、袁宗皋、陆松与蒋家兄弟,是众伴读中品级最高者。又在锦衣卫,可见嘉靖对王琪的信赖与看重。

  嘉靖的口气却带了不足道:“七郎本不是军籍,之前又没授官,要不然也不会只区区指挥金事。”

  道痴与刘从云对视一眼,明白嘉靖未尽之意。看来他最信任的还是王琪,而不是蒋家那两个表亲。对于王琪官职在那两人之下他似有不满。

  王琪却晓得自己的分量,一个外乡小子入值锦衣卫,还做了四品头目,这已经是幸甚。要是真让他做一把手、二把手,他还真未必能撑起那一滩来,说不定还要丢丑……。

  从乾清宫出来,三人都神清气爽

  不管是道痴这样的“投资者。”还是王琪与刘从云这样的“幸冇运儿。”都觉得回报颇丰,心满意足。

  尤其是王琪,多了几分底气。

  即便将来因尚主的缘故,连累伯父与堂兄们的仕途,可是他入了锦衣卫,就又多了一条路口即便耽误了堂侄们科举之路,但也可以换个法子补偿,选资历好的侄子入值锦衣卫,王家在官场上就多了一条路。

  他能做的,就是在锦衣卫混资历,等到退下来时,混个世袭指挥使或是其他,如此一来照佛家族一、两代人不是难事。

  心情大好后,王琪就盯着道痴手中的诰书。等出了宫门,立时夺了看过,见上面书的是“奉议大夫。”嘟囔道:“皇上近来器重二郎,还以为会赠中顺大夫”

  “中顺大夫“是正四品散阶封号,“奉议大夫”是正五品。

  道痴道:“皇上圣明。”

  这两日封赏从龙属官,看似一顶顶官帽送出去,可不管是皇亲,还是文武大臣,对于此事都没有异议,这也说明嘉靖的赏赐在众人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官职多在正四品止。

  几个品级高于正四品的,也多有因由,并没有刺众人的眼。

  道痴即便担了“伴读”之名,可年岁在这里,加恩先人已经是特例,正五品正好,要是正四品说不定就要引人口舌。

  王琪也想到此处,叹道:“皇上也不容易。”

  道痴想着王琪后日就要随钦差出京,道:“这诰封就请七哥带回去给祖母,等祖母上京时,往来馆驿也便宜些。”

  得了这份诰刻,王宁氏就是五品太宜人,北上京城有资格入官驿落脚。

  王老太爷已经允诺,入秋后会安排王珍送王宁氏北上。想着王宁氏年过花甲,道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恨不得亲自去接进京。…。

  可是他得了嘉靖吩咐,下月初入国子监读书,抽身不能,只能托给王琪。

  王琪犹豫一下应了,对刘三郎道:“三郎,我后日就要出京,这两日要带七郎去二伯家,就不回会同馆了。”

  刘从云明日起要入宫当值,现下也急着寻长吏司的旧友打探消息,就在皇城门口与王家兄弟作别。

  皇城外是六部衙门所在,兄弟两个直到出了天街,才雇了辆马车,却不是往侍郎宅,而是往顺娘家去了。

  “二郎,其实接叔祖母之事,不妨托给张姐夫。”上了马车后,王琪说道。

  “这是为何?”道痴带了几分不解:“难道伯祖父所言大堂兄秋后入京之事是假的?还是太麻烦大堂兄?”

  王府三郡圭九月除服,两家入秋要言婚姻之事,王家宗房总要有人进京操持王琪婚事。

  王琪摇摇头道:“不是麻烦不麻烦大哥的问题,而是机会难得。”

  道痴听着依旧有些迷糊。

  王琪道:“二郎虽年少,可张姐夫却过了及冠之年,身上又有举人功名。皇上如今正缺人之机,还不若让张姐夫借接叔祖母之名,随我一同回安陆。这一路上,礼部尚书、翰林学士都跟着,借接让张姐夫混个脸熟,对于张姐夫也是好事…”王府那边留守诸人,随王妃进京后,少不得再封赏一回。到时候将张姐夫举荐给皇上,也是机会。张姐夫即便不是王府旧人,却与皇上有同乡之谊。不过也要张姐夫心甘情愿才好,毕竟举人授官不如进士授官便宜。要是张姐夫志在二甲,再等几年出仕也不晚。”

  王琪的话虽有取巧之嫌,可道痴明白这确实这个难得的机会。

  举人考进士,哪有那么好考的。上万至数万举人汇集京城,可三年一次的会试每次取百余人。真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有的人考了几十年,依旧在举人上。

  就像张家老爷,还有刘家大舅,都是考了多年不第。

  张庆和及冠之年,落第一次,说起来是常例。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再考个两次、三次,即便而立之年中了进士,在官场上也是年轻人。可是进士也分三甲,一甲、二甲前程似锦,三甲则有些尴尬。

  要是张庆和无缘一二甲,那与其在京城消磨时间,等着科举,还不若趁着嘉靖缺人的时候出仕……。

  卡文断更半月,羞愧。整理了恩路,找到感觉了,恢复更新,握拳。。)。

  ,如果您喜欢,请把放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天官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