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神色不安的儿子,王青洪的脸色有些不好看:“族长真的这么说?不得吩咐不许私上西山,否则以‘不敬先祖’为名进行惩戒?”
王三郎点头道:“伯祖父就是这般说。西山寺本是王家老祖宗修行之地,当年老祖宗早留下遗命,王家子孙不经许可,不得私上西山,私闯西山寺,否则以‘忤逆’论。还说不拘是谁,什么缘故,族规在前,不可轻犯。七哥去年就是因这个缘故,才挨了板子,还罚跪祠堂。”
王青洪是王家子孙,又是一房之长,当然听过这条族规。只是西山偏僻,寻常人没事也不会过去,特意留心这条族规的人也不多。
他数日前是上过西山的,在他看来所谓“西山”不过是个稍高些的山包,“西山寺”更是名不副实。
名为寺,更像是供是家族长辈隐居的外院。
他之所以叫三郎去西山前去宗房打声招呼,不过是走个过场。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若是真要扣着族规说事,那不经父母点头,便回西山的四郎,不就是正犯到族规上,当处以惩戒?
族长却不提四郎的不是,反而禁止三郎上山。他当晓得,三郎是代表自己出面,还抬出族规说事,就有些不留情面。
除了心生不快,王青洪还有些疑惑,明明记得族长待他亲近温煦,怎么没几日就翻脸不认人了?他自然不会从自己身上找不是,就寻思是不是庶子携委屈回西山寺后,说了什么难听的话,引得老族长对自己有了成见。
想到这里,他对道痴越发着恼,觉得这个儿子乍一露面就闹得阖家不宁,在外头又搅风搅雨损了自家颜面,实在可恶。
为了怕族人说他轻慢庶子,他本还打算说服母亲,只将道痴挪到外院,并不分宅而居;现下受了宗房的气,他不禁有些迁怒,待庶子的心又冷了几分。
不过不管他是不是真心孝顺,总不能为一个刚相处没几日的庶子,真的去伤老母亲的心。
只是他虽有了决断,尽管对宗房有些不满,可也晓得族里其他人都可得罪,宗房却是万万不能得罪的。从堂兄为京堂,不管他以后起复为外官,还是升京官,都少不得这位从堂兄的照拂提挈。
宗房那边,还是得走一遭,若是族长对自己有误解偏见,也当分说明白。
这般想着,王青洪唤来管家,吩咐他去宗房去帖子,若是族长那边便宜,他明早过去请安。
管家应声去了,王三郎犹豫一下道:“老爷,会不会是伯祖父晓得四郎不愿见我们,才不许我们上山?”
王青洪皱眉道:“浑说什么?四郎一个黄口小儿,哪里就指使得动一组之长?族规是早就有的,族长按族规行事,哪里就是针对十二房?赶紧做功课去,即便今日不去学堂,也不许偷懒,不可再为这些闲事分心。”
王三郎心中对父亲的话不敢苟同,可也没有同自己老子辩嘴的习惯,老实地应后就回桐院去了,至于能不能看进去功课,却是两说。
剩下王青洪一人在书房,则有些恹恹,不知为何想起当年往事。
当年在官场上春风得意的他,因父丧丁忧,带了妻儿回乡守制。雪上加霜的是,两个嫡子却因染疾,回乡后先后病故。有孕的妻子,又因路途辛苦,提前发动,产女伤身。大夫说的清楚,以后不好受孕。
他年将而立,膝下只剩下一女。对于子嗣之事,他心中也有过唏嘘,只是想着自己还年轻,妻子又经了丧子之痛,总要缓一缓,过几年再做计较。母亲却是以死相逼,安排他在起复离乡前纳了舅家的表妹为妾。他晓得母亲的急迫,不单单是因他年纪大了,还担心自己离乡后,受制与妻,纳不了妾。
他实没法子,明知会伤妻子的心,可依旧顺了母亲的意,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因对妻子愧疚,他在纳妾后,依旧以妻子为主,十日里要在妻子房里留六、七日,心中未尝不是盼着老天开眼,再赐下嫡子。可喜的是还真是心想事成,妻妾同时查出身孕。他自是欢喜万分,将妻妾留在家乡待产,自己去江西赴任去了。
等到收到家书,晓得自己添了两个儿子,表妹妾室死于产关,他在疑惑的同时,也是暗松了一口气,幸好妻子平安。除了结发之情外,还有些不好说的私心在里头。至于薄命的表妹,在母亲的照看爱护下还过不去产关,这其中到底有没有妻子的手脚,王青洪有些不敢想。
等到两个儿子将周岁,他写信回去商议接家眷到任上的事时,才得了庶子“天生痴傻”的消息。对于母亲家书所说将庶子留在安陆之事,他便没有异议。并且再一次庆幸,“天生痴傻”的是庶子,不是嫡妻所出嫡子,否则的话可真是瞒不住。
然后,等到家眷到任上,他却发现,妻子待自己的态度变了,不再是之前那样喜怒都牵在自己身上。妻子看似越发敬重自己,可也没了早年的亲昵。她对自己身边的通房不在捻酸,还主动将他书房里侍候的丫鬟开了脸,上侍奉婆母,下教养一双儿女,堪称是贤惠人。对于外头送的美婢,只要王青洪不摇头,便也收下,安置得妥妥当当。
开始的时候,王青洪还暗暗得意,觉得是母亲会调教儿媳的缘故,使得妻子柔顺下来,对于这种妻贤妾美的生活颇为满意。
可是时日久了,他便品到其中滋味。妻子眼中,最重要的不再是他这个丈夫,而是一双儿女,夫妻之情已薄。
他虽隐有失落,却也没有同妻子太计较。直到升了参政,去了南昌府,外头压力越来越大,对于那些“花瓶”也没了品鉴的心思,宁愿同妻子在一处唠叨唠叨。一来二去,有了五郎,不过看似夫妻两个关系缓和,可他心里明白,夫妻之间到底有了芥蒂,还是比不得早年心意相通。
这次回乡,除了妻子与母亲安排的两个通房,其他的婢妾都遣了,并没有带回来。
真要说起来,当年纳二房的事还是他对不起妻子。岳家那边虽没有就此事说什么,可却不若早年亲近,往来的家书中说的也都是面子话,情义越发浅淡。
对于这些王青洪心知肚明,只是他有傲骨,岳家不待见,就也不会上杆子去亲近。不过对于妻子,却隐有不满,觉得她不该什么事都传回娘家。
借着接四郎回府,同妻子发作,也是因心底的怨愤压抑的太久了的缘故。没想到事情探究起来,还真不干妻子的事。他这两日便有些不自在,不过碍着面子,不好主动同妻子赔不是。还好妻子也没有计较。
这次顺着母亲的意思,将庶子迁到外头,会不会让妻子心里舒坦些……
正想的出神,便听到门口有人道:“老爷,小人回来了。”
是管家李忠的声音。
王青洪揉揉眉心道:“进来。”
李忠应声进来,王青洪道:“那边怎么回话?”
李忠躬身道:“老爷,族长让小人转告老爷,说让老爷明日带着三少爷一并过去,别忘了坐车,族长说要带老爷与三少爷去西山。”
听着前面的话,王青洪神色渐缓;听到最后一句,却是不由蹙眉。难道这是让他们父子两个去接四郎?哪里就需做到这个地步?
随即想到老族长的年岁,他又否定此事。若单单只为接人的缘故,老族长安排旁人带路就是,哪里会亲自出面?这暑伏天气,也不是好折腾的时候。
想着上次在西山寺时,老族长对老和尚的恭敬,王青洪就觉得头皮有些发麻。
莫非那位抚养四郎长大的老和尚,要教训自己一顿给四郎出气?
*
城外,西山。
下山时,王宁氏任由道痴搀扶,双眼弯弯,满脸的愉悦好不遮掩。王珍在旁,暗暗称奇。这王宁氏哪里还有上山时那个顶门立户的倔老婆子模样,满脸的慈爱柔和。
喜欢吃咸还是吃淡,爱吃米糕还是面点,平素里除了看书还有没有其他爱耍的……
王宁氏絮絮叨叨的问着,话里话外的情义,却是让道痴鼻子犯酸。他一条一条的回答,很是认真,没有半点不耐之意。
王珍开始还觉得无趣,听到最后心里也跟着不由地软乎起来。这祖孙两个今日才见面,可瞧着两人的行事,只会越处越好。
他在心里细细思量道痴说的那句“不仕则不势。势者,适也。适之则生,逆之则危;得之则强,失之则弱”的话,越思量越觉得犀利贴切。
他不由暗暗决定,这个小堂弟有大志向,自己以后一定要同道痴这个小堂弟打好关系……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