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自酿苦果
京时间115战略警报响起。
“战略预警系统”的两套警报体系与针对日本的“战术警戒系统”几乎同时出战略袭击信号,信息以光传递到总参谋部的“战略防御指挥中心”、以及部署在东北与东南地区的“地区战略防御作战中心”,按照作战预案,作战命令迅下达给各作战部队。前后约15,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进入战斗状态。又过了大约15,共和国的“战略打击力量”进入战斗状态。
王元庆在第一时间搭乘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由总参谋部前往郊区的战略指挥中心。
与此同时,负责领导人安全工作的国安部特别行动部队按照作战预案,将数十名国家高级领袖接送往郊外的“战略避难所”。
2钟之内,共和国的国家机构进入全面战争状态。
遭遇“最高威胁”,战略运作机制的控制下,各项行动有条不紊的展开。
对王元庆等人来说,这多带有“实战演练”的味道。
共和国的战运作机制并不针对日本,而是针对美国、俄罗斯等能够彻底摧毁共和国的核大国。准确的说,是针对全球核战争。该机制的核心任务是遭到突然核打击时,确保共和国国家领导人的安全,由共和国最高军事统帅下达战略反击命令。
这不是共和国才有的略运作机制,任何一个核大国都有类似的机制。
美国为例如果美国遭到突然核袭击:够在2内将总统送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空军一号”能在5钟之内起飞。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国务卿等高级领袖则通过其他渠道疏散,确保至少有一名领导人能够躲过核袭击,并且在本土遭到打击之后下达战略反击命令。
了确保战略运行机制地有效性。每年都会进行一次相关演习。
此。最关键地还是如何拦截日本地弹道导弹。
要想拦截弹道导弹。就得现弹道导弹。
即便射程过1千米地洲际弹道导弹能在20钟之内击中目标。射程在5000米以内地中程弹道导弹。则能在1netbsp;也是说。从现到击落导弹。乃至动战略反击整个过程只有数分钟。
如此一来。如何及时有效地现并且确认敌人是否射导弹成为重中之重。
为此个核大国都建立了“战略预警系统”。
“战略预警系统”主要由两种警报体系组成,一是由配备了广域红外/紫外探测系统的战略预警卫星,二是探测距离达到数千千米的战略警戒雷达。
战略预警卫星不受地球曲率影响,探测范围广、现目标及时、能够对目标进行大致定位,但是却存在无法准确识别目标、无法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无法测量目标飞行弹道等弊端。战略警戒雷达部署在地面,受地球曲率限制在探测范围有限、虚警率高、无法及时现目标等弊端,但是能够识别目标、对目标进行精确定位、测量目标飞行弹道等战略预警卫星不具备的能力。
完善的“战略预警系统”需要两套体系有效配合。
一般情况下略预警卫星先出警报,然后由战略警戒雷达对目标进行跟踪定位。
因为日本距离共和国太近以两套体系均能挥作用。
为了更加精确的测量目标飞行弹道,还需要通过“战术警戒系统”加以补偿。
“战术警戒系统”一般是携带远程探测雷达与高精度光学仪器的大型飞机作战性质类似与kz-119这类战场指挥机,在敌国附近空域巡逻,能够及时现数百千米、乃至上千千米范围内射升空的弹道导弹。
共和国的“战术警戒系统”正是以y——15B运输机为载体的zs-1netbsp;战争开始后,至少有zs-1c在日本海上空巡逻,另外还有2zs-1在东海上空巡逻。在飞行高度为15000米的时候,其携带的远程探测雷达能够现1200千米外的弹道导弹,高精度光学探测仪则能对8c0千米内的导弹进行精确定位,并且根据导弹的升空弹道大致推算出导弹的攻击区域。利用高容量战术数据链,zs-1cc能将获得的战术信息以最快的度送给附近的拦截部队。
在防御弹道导弹的作战过程中,时间就是一切。
zs-1cc现12枚升空的弹道导弹,相关数据立即送给正在日本还上空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空基激光拦截系统”,准确的说,是dl-1B型激光拦截武器系统载机。
dl-1B仍然以y-15为载机,主战装备是一套“百兆瓦级自由电子电能激光器”。该激光器的峰值输出功率过180兆瓦,由8
蓄电池做直接电源,24~:复合蓄电池与2台变装置作为备用电源,如果有必要,还能用为载机提供飞行电能的8级复合蓄电池为激光器提供电能。在不使用载机电能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轮拦截中对付目标,在15钟之后对付另外目标。辅助设备是1台“同频段指示激光器”、1套安装在载机前机身左右两侧的高精度相控阵定位雷达、1套安装在载机头部驾驶舱后上方的红外/紫外光学探测系统、1套激光数据搜集系统、1套安装在载机尾部的远程气象雷达、以及数十套通信与信息处理系统。整个作战系统的核心是1台运算能力达到每秒万万亿次的神经网络计算机,以及1台作为备用系统的电子计算机。主要是气象雷达需要极为强大的计算能力以才配备了价格昂贵的神经网络计算机。
可以说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正是dl-1B与dl-11a的根本区别。
接到zs-1cc的战术信息,dl——1B立即进入战斗状态。
先由定位雷达对目标进行大致定位,由光学探测系统搜集目标的辐射特征、确定激光照射点,随后由气象雷达搜集“光径”的气象数据、确定所需的照射功率与照射角度;主战激光器启动前,指示激光器对目标进行照射,由激光数据搜集系统对反射回来的激光进行分析,确认激光照射点的准确性;确认照射点完全吻合之后主战激光器启动,向目标射高能激光束,利用激光聚焦产生的高温烧穿导弹弹体,使导弹偏离飞行弹道或者摧毁导弹的战斗部与推进动机,达到摧毁导弹的目的。
当导弹处于助推上升阶段的时候主要照射导弹的推进燃料段,摧毁导弹的推进系统。
看上去,这套作过程非常复杂;实际上,在作战使用中并不复杂,整个作战过程以毫秒计算时间。
仅仅用了15,在第一巡逻上执行战备任务的5dl-1B就起了攻击。
大约5之后第二巡逻点北部空域执行战备任务的2dl-1B投入战斗。
第一束高能激光射中先升空的那枚x-2型弹道导弹的固体燃料段时,距离日本导弹升空仅有25!
时弹还处于垂直上升阶段。
就是说,x-2型弹道导弹还在日本本土上空有离开大气层!
因只需要拦截12个目标,每架dl-1BB只需要进行2次拦截以d1B上的指挥官均选择了最大射功率。当时日本海上空晴空万里,气象条件为“优”。在此情况下,只需要持续照射7秒,就能烧穿导弹弹体,引燃内部的固体燃料!
拦截第一个目标的时候,所有参战的dl-1B利用战术数据链交换拦截信息,并且用指示激光器跟踪第二个目标,准备第二次拦截。也就是说,在击落第一个目标后,只需要等待大约8,就能拦截第二个目标。
此时,另外5枚x-2导弹已经到达大气层顶端,即将进入中段弹道。
虽然最初的时候,“空基激光拦截系统”只针对大气层内的目标,但是在进行“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第二阶段建设工作的时候,dl-1B具备了拦截大气层外目标的作战能力。在以往的演习测试中,也证明了dl1B的拦截能力。只要指示激光器能够持续照射目标,就能通过激光数据搜集系统引导主战激光器对目标进行照射。因为外层空间不会对激光产生衰减效应,所以拦截外太空目标时的作战效率还要高一些。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用指示激光器持续照射目标,因为定位雷达工作在x波段、无法穿透大气层顶部的电离层,光学探测系统也很容易受到受到干扰。
随着主战激光器转向,刚刚飞出大气层的5枚x-2导弹相继被击落。
与第一批遭到拦截的x-2型导弹不同,这5导弹被击落的时候,已经离开了日本本土上空,而且在重返大气层的时候,因为隔热罩损毁,在空中解体烧毁。
下达反击命令的村上贞正没有想到,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7枚在日本本土上空被击落的x-2型导弹均在下落的时候燃烧爆炸,虽然核弹头得到了重重保护,而且其再入大气层惯性引信不会因为导弹坠毁而引爆核弹头,但是当弹头以每秒过2000米的度落在日本本州岛北部地区的时候,不但会摔得粉身碎骨,还会燃烧产生数千摄氏度的高温。弹头碎裂后,高温足以蒸掉里面的浓缩~。而是已知物质中毒性最大的物质,5克就能毒死全世界70!即便不考虑毒性,也得考虑的放射性。也就是说,弹头坠毁地区已经成为了“无人区”。
对国土面积狭小的日本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灾难。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