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三十四章 战略对话(上)

  第二卷巴蜀篇第三十四章战略对话

  “参见皇上。”廖胜功,李庭芝,陈宜中,文天祥四人忙向走进来的李隽行礼。

  李隽笑着道:“免了,免了。给你们说过多少回了,这些俗礼是能免就免。真正的好臣子,不是给皇帝行礼行得好,是要事做得好,那才是真正的忠臣、能臣、贤臣。”

  “皇上高见!”廖胜功四人笑言。他们现在也明白,李隽是个不喜欢这些繁文蓐节,特别是一见面就行跪拜大礼,李隽更是难以接受,因而他们是一见李隽的面不用再磕头了,李隽也省心了,他们的额头和膝头也跟着少受罪了。

  <&猪&猪&岛&小说..{=>李隽把手里厚厚一摞子战报往桌子上一放,招呼他们道:“坐下,坐下,都坐下。”对跟着他进来的一个年青军官道:“来,杜大用,你也坐,坐这里。”指着廖胜功旁边的一张空椅。

  “谢皇上。”杜大用谢恩后坐了下来。

  廖胜功他们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年青军官,只是搞不明白李隽为什么会带这个年青人来参加如此重要的御前会议。当然,他们也明白李隽做事是个很讲究原则的人,他带这个年青人来肯定有他的道理,做好了李隽自动给出答案的准备。

  杜大用透着精明,年青英俊,身材足有一米八几,身板挺得笔直,走起路来姿势标准,廖胜功这个军事家一眼就看出这是个经过严格训练的优秀军人。让廖胜功有点迷糊地是,杜大用穿的居然是军事学院的军装。他这个军事学院的负责人居然不知道杜大用这号人物是谁,想不迷糊都不行。

  这也难怪,在座之人没有一个闲人,每一个都是日理万机的大忙人,廖胜功的事务就更多了,既要负责军队的工作,还要负责军事学院。这事务就多了去了,忙前忙后地也是忙不完。军事学院里那么多的学员,他根本就不可能每一个都认识。

  李隽看了一眼文天祥他们,未语先笑,道:“我知道,你们都是大忙人,都有做不完地事情,忙得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这就是古语说的宵衣旰食了。我也是这样,忙得不得了,想出宫去透口气都没机会。”

  开场白一说完,马上切入正题,道:“今天把你们找来,也是不得已,有好多事情我们要商量一下,要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体说来,问题不少,形势大好!”

  “问题不少,形势大好”,是对目前局势最好的评价。不要说在南宋这个积弊两百多年的王朝进行改革,只要是改革。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一个样,都有做不完的事,都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在李隽和李庭芝他们地努力下,这些问题在一个一个地解决,形势越来越来好,改革已经初现曙光,未来必然是大好。

  李隽的话音一落,文天祥赞叹道:“这都是皇上圣明,大宋朝才有今天这样大好的局势。”

  文天祥所言正是李庭芝他们所想,无不是点头赞同。要不是李隽英明神勇。策出无方,打退了蒙古人。开创出这样大好的局势,现在的南宋肯定和历史上的南宋一样,文天祥已经退到广东,在“零丁洋里叹零丁”了,哪里还会在这里和李隽论天下形势。

  临安解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回想起去年给谢道清逼着去和谈,文天祥就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由不得他不感叹。

  李隽谦道:“履善,你不要拍马屁了。你是个正直人,老拍马屁就没意思了。”

  文天祥马上发表不同意见,道:“皇上,臣一直把皇上要臣永远说真心话的圣言记在心中,一刻也不敢忘记,臣说地是真心话。”

  李隽要文天祥说真心话确有其事,那是他们研究形势时李隽的一时笑言,没想到文天祥以此来反驳,李隽一向能言善辩也不得不摇头,道:“好好好,算你说得有理。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真是得来不容易,这都是各位臣工勤于王事,将士们用生命与鲜血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功劳是大家的。”

  南宋能够转危为安,反败为胜,李隽固然是灵魂人物,要是没有三军将士,没有文武大臣地共同努力,也是不可能,这是一句非常中肯的话,文天祥他们不得不佩服,道:“皇上虚怀若谷,臣等感佩。”

  “你看你们,我找你们来是商讨大计的,你们却来大拍马屁,尽说好听的。”李隽笑言,马上切入主题,道:“最好的依然是军事上取得胜利。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淮东、淮西、蕲黄之地、郢汉之地已经全部拿回来了,我们在这些地方打了好多大胜仗!在这些地区,已经没有蒙古军队了。”右手中指关节重重一下敲在桌子上,显示了他的好心情。

  各路大军凯歌不断,捷报频传,廖胜功他们已经知道,但是万万未想到进展竟是如此的顺利,都惊讶得难以置信,过了一会儿,文天祥一下站起来,道:“皇上圣明!我朝武运昌隆!”李隽听得出来,他的声音有点颤抖,那是因为太激动了。

  对于文天祥这个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来说,在当时地情况下,能够保住南宋不灭已经是烧了高香了,没想到自从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一切都变了,南宋不仅没灭,还大量光复国土,要他不激动都不行。

  廖胜功,李庭芝和陈宜中三人也是拭着眼睛,激动得热泪盈眶了。

  李隽很是理解他们地心情,等他们平静下来。才道:“履善,这次你说错了,这功劳不是我的,是这位地,杜大用的。”指着杜大用,道:“按照我的设想,赵良淳、张世杰和高达他们分路出击。我相信他们会打胜,但是也要花费七八个月的时间。正是杜大用的计策。使得我们的胜利提前到来,朝廷收复这些失地花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整整缩短了一半时间。我提议,我们用最热烈地掌声向杜大用表示感谢。”带头鼓起掌来。

  廖胜功他们跟着鼓掌,以钦佩的目光看着杜大用。

  杜大用可不敢接受这等盛意,忙站起来道:“皇上,我……”李隽拉着他坐下来。道:“这是你应该得到地荣誉。”

  掌声停下来,李隽接着道:“我的计划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赵良淳,张世杰和高达他们各自负责一个地区,是各自为战,难以统一行动,没法协调。杜大用审时度势,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计划。决定把淮西、淮东、蕲黄和郢汉四地下成一盘棋,四地互为表里,相互声援,让蒙古人难以相互支援。”

  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这四地相距遥远,要完成这盘大棋。就需要一支军队跨地区作战,穿针引线,把四地连在一起。担负起这一重任的就是解晋将军统领的骑兵,他们是好样的,他们很英勇,从扬州之战开始,一路向西奔袭,先是拿下蕲州,再是黄州,再到达江汉平原。送了一个大饺子给阿术。阿术这人能征善战。就是肚子小了点,吃不下。把饺子带回北方去了。”重重一下敲在墙上。

  李隽还真是能说,把高达和解晋包抄阿术地事给他说成是送了一个大饺子给阿术,把阿术战败的事说成是肚子小吃不下饺子。

  廖胜功他们都是极为聪明的才智之士,自然是明白李隽话里的意思,忍不住笑起来。

  廖胜功以战略家的眼光分析道:“怪不得张世杰在合肥唱了一出好戏,一来可以把淮西之地的蒙古军队吸引到合肥附近聚而歼之,二来可以分散阿术的注意力,要他注意合肥,无法照顾到蕲黄之地,便于解晋奔袭。

  “以姜新一旅偏师进入黄州以北,佯作进击之势,一是可以诱使蕲黄之地的蒙古军队聚到一起,便于全歼,二是把蕲州和黄州两地地兵力北调,为解晋的奔袭减少压力。妙计!妙计!一石数鸟!”

  廖胜功不愧是优秀的战略家,一语道破了杜大用计划的精髓,李庭芝,文天祥和陈宜中也是点头称赞不已。

  李隽把战报递给李庭芝他们,道:“你们看看,这就是张世杰他们送来的战报,厚厚的一摞子。”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怪不得皇上这么开心。这么多地捷报,换作谁都会很开心。”李庭芝在心里如是想。

  廖胜功把战报看完,赞叹道:“好一招打草惊蛇!”这是当日张世杰听完杜大用的计划后给出的评语,没想到廖胜功也是这样看,正所谓英雄所见皆同。

  张世杰,高达,赵良淳和解晋他们除了向李隽报捷外,自然是要极力推荐杜大用。李隽看了战报,立即派段干木去把杜大用接到上书房,两人促膝长谈,李隽认为杜大用是一个拥有冷静头脑、机智沉着、善于抓住问题、军事才干杰出的战略家,决定重用他,才他把带到这里来与廖胜功他们相见。

  李隽看着杜大用道:“杜大用,你把你的看法向祥甫他们说说。你的看法很有见地,很新颖,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皇上谬赞,臣不敢当。”杜大用走到地图前,准备开始发表他对目前南宋军事形势的看法了。

  廖胜功,李庭芝,文天祥和陈宜中哪一个不是聪明绝顶的人,完全想得到能够下出如此妙棋的杜大用,他地看法定然是非常独到,一定会让人获得启发,做好了敬聆诲言地准备。

  “皇上,廖将军,李丞相,文丞相,陈丞相,大用末学后进,敝陋之资,不敢班门弄斧。皇上有旨,大用不敢不遵。大用一点浅见,不到之处,敬请指正。”杜大用先是来一通非常谦虚的开场白。道:“皇上,臣以为我朝虽然大胜了,但是问题依然不少,朝庭应该做好三件事。”

  南宋地问题是不少,这点已经是共识,李庭芝他们并没有因为连战皆捷而自大,反而是如履薄冰。兢兢业业,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

  杜大用这话说到文天祥他们心里去了。尽皆点头赞同,文天祥问道:“哪三件事?”

  “大用认为,淮东淮西蕲黄之地,以及郢汉之地都是富厚饶给之地,我朝光复这四地对于我朝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我朝的实力将会飞速提升。”杜大用开始剖析,道:“这种好处。我们能够认识到,蒙古人也能认识得到,他们必然重整大军,进击这四地。因而,朝庭要做好反击的准备,这是第一件。”

  “对对对。”杜大用的话给李庭芝他们的赞同声打断。

  这个问题,李庭芝他们也是这么看的。对于忽必烈来说,即使不能占有这四地。也不能让南宋安然拿回,让四地处于动荡不安地局势也比给南宋治理好强得多,必然要进攻。

  杜大用接着道:“准备反击的方式有多种,不一定就是等着蒙古人来打朝廷,朝廷也可以主动进攻。大用认为,主动进攻地地方可以选在两个地方。一个是进攻山东,另一个是加快四川战事的进程,这是第二件事。这两地打得越好,牵制住的蒙古军队也就越多。”

  这点,李隽的计划中就提到,廖胜功他们已经了解,算不得新鲜,只能算是“英雄所见皆同”,大家想到一块去了。

  “皇上,请恕臣直言。”杜大用向李隽请罪。

  李隽知道他会言及朝廷短处。笑道:“说吧。直言无罪。”

  “谢皇上。”杜大用谢过恩后。分析道:“皇上,臣以为我朝打了不少的胜仗。军队的士气空前高涨,装备也很精良,技战术理论已经更上一层楼,但是我朝军队的普遍战斗力和鞑子比起来还有一段差距。鞑子虽然是我朝地死敌,但是臣认为鞑子的确算得上一支优秀的军队,装备不错,技战术水平都很高,砍杀更是高超,配合很好,骑兵的机动能力很强,我军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超越。”

  这点,李隽也曾言及,和廖胜功他们商讨过这一问题,李隽还告诫他们:“不要因为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就自高自大,就瞧不起对手了,那是要吃败仗的。”

  廖胜功发表看法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也是这么认为。你认为要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廖将军,大用认为我朝不能在短期内把军队的实力全面赶超鞑子,但是朝廷可以把部分军队地实力提升上去,把这些军队当作战略突击力量使用,对敌人的重要设施、战略目标实施打击。”杜大用发表独到的看法,道:“我朝已经有不少先进的装备,比鞑子的装备先进得多。大用认为,这些装备一时之间难以全面装备军队,可以装备部分精锐部队。一句话:尽可能多地集中使用高技术装备来武装部分精锐部队。皇上,臣以为,我朝成立战略部队已经迫在眉睫,还请皇上圣裁。”

  组建战略部队,李隽早就有这种想法,只是出于诸多原因一直没有实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一个能够统观全局地战略部队指挥官。廖胜功固然能够胜任这一职务,但是他负责的事务太多,不能再给他加任务了。柳河子和郑静和都是不错的人选,但是前线需要他们,也是派不上,是以这事才一直拖着。

  李隽招呼杜大用坐下,看着李庭芝他们问道:“你们认为呢?”

  廖胜功点头道:“组建战略部队对于我朝来说有百利无一害,这点臣也有同感。解晋将军的骑兵部队集中了全军的精锐,装备了最为先进的装备,他们的训练最为严格,每一个人不仅仅是优秀的军人,还拥有一技之长,有的善长探路,有的善长医术,是以他们可以从扬州到始,进行长途奔袭。

  “皇上,臣以为我朝应该仿照此例再打造几支这样地精锐部队。不仅仅是骑兵,还要有步兵、山地师、海军、海军陆战队。哦,对了,黄永善他们在研发一种新型火器,据他说装填地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只是这种武器的生产太过费时费力,成本也很高,不能大量装备部队,我们正好可以用来装备战略部队。”

  李庭芝,文天祥和陈宜中一齐点头赞道:“皇上,廖将军所言极是有理,还请皇上采纳。”

  “这事,我一直想做,却一直没有做,说到底就是没有一个合适地战略部队负责人。”李隽直言不讳,道:“现在好了,战略部队的指挥官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有句话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负责战略部队组建一事,非杜大用莫属。”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之宋武大帝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