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严阵以待
七月二十四日凌晨,搭载陆战三师第一陆战旅的第一登陆舰队抵达硫黄岛西南的登陆集结海域。
因为全程全航行,所以登陆舰队比预期提前了八个时到达。
只是,在到达的时候,登陆舰队里的绝大部分战舰都用光了燃油,必须在登陆之前进行补给。
赶在天亮前,登陆舰队完成了补给作业。
天亮后,庞跃龙召集营级指挥官,在“元山”号两栖攻击舰上召开战前会议,明确了登陆作战的主要问题。
按照计划,陆战队将在二十四日傍晚出,在天黑后上岸。
因此,在二十四日昼间,第一舰队的炮击编队将进行最后一轮炮火打击,而登陆行动开始后的火力支援,全部由舰载航空兵承担。
显然,火力支援安排与通常情况完全相反。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火力支援及时到达,应该在登陆作战之后,让炮击编队进入,空中打击则在登陆前进行。
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真正的麻烦是登陆时间,即在夜间动进攻。
所幸的是,陆战队早有准备。
用庞跃龙的话来说,登陆战舰上有足够多的照明弹,足以保证在登陆期间,把海滩变成白昼。此外,两栖攻击舰与综合登陆舰上还有数十架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将挂上探照灯,在空中为陆战队员引路。如果有必要,第一舰队还将出动舰载运输机,在登陆场上空投洒大功率照明设备。
至于陆战队员,每个人都有夜视设备。
总而言之,这场夜间登陆作战,将完全按照白天的方式进行。
因为岛上的日军本来就不多,而且半数是非战斗人员,还连续数天遭到轰炸,所以庞跃龙很有把握。
在他看来,只要陆战队上去了,战斗将在几个时内结束。
牧浩洋没有管这些,他已经在作战计划中强调,最好在两天内拿下硫黄岛,最多不能过五天。
相对而言,时间非常充裕。
这个时候,第二舰队已经进入珊瑚海,而且在所罗门群岛南面徘徊了一天。
按照周渝生的判断,如果日本印度洋舰队在暴露行踪后,仍然以三十节航行,将在二十四日到二十五日之间进入珊瑚海,主要就是日本印度洋舰队是否在进入珊瑚海之前进行一次燃油补给。
因为燃油补给只能在夜间进行,所以可以大致判断出日本印度洋舰队的补给海域。
说得简单一点,每两天补给一次的话,那么两个补给地点的航程距离应该在一千五百海里左右。因为无法判断日本印度洋舰队到底是在双数日、还是单数日进行补给,所以周渝生以七百五十海里为间隔,确定了沿途的所有补给海域。最接近珊瑚海的补给海域,就在新喀里多尼亚岛西南。
根据周渝生做出的判断,牧浩洋让晏鹰搏精心安排了侦察行动。
监视南面的两处补给海域没有什么难度,主要就是应对意外情况,比如日本印度洋舰队在中途减。
如此一来,侦察机就得覆盖整个珊瑚海。
因为在白天的十四个时中,日本印度洋舰队大概能航行四百二十海里,所以侦察行动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夜间的最后一次侦察中,侦察机必须前出四百二十海里以上,而且覆盖全部海域。
当然,在实际部署的时候,晏鹰搏肯定得留下转圜空间。
比如,侦察机要想在天亮前返回航母,至少得在天亮前一个时返航,而一般是在天亮前一个半时返航,因此侦察范围至少要延伸三十海里,最好延伸四十五海里。而日本印度洋舰队的最高度不是三十节,很有可能达到三十三节,因此还得把最大侦察范围延伸三十海里以上。如此一来,在安排夜间的最后一轮侦察行动时,侦察机飞行员都被要求前出五百五十海里,最好能达到六百海里。
对侦察机来说,飞行六百海里不是什么大问题。
关键是,要覆盖周围的所有海域。
因为在天亮后,航空作战要受到影响,牧浩洋绝对不会不顾飞行员的人身健康,顶着粒子风暴起空中打击,所以在夜间的最后两轮侦察中,侦察机都不得使用雷达,只能使用被动探测设备。
受此影响,侦察机在五千米高度上飞行时,横向探测宽度只有八十公里。
在第二舰队南面,六百海里外的侦察边缘线的长度是一千二百公里。
也就是说,只少需要出动十五架侦察机。为了确保现日本印度洋舰队,还必须让相邻的两架侦察机相互jiā叠,因此晏鹰搏在最后两轮侦察行动中,各安排了三十架侦察机,而在前两轮侦察行动中,则各安排了十五架侦察机。
也就是说,一个晚上,第二舰队就要出动九十架侦察机。
出动侦察机不是问题,关键是在夜间回收侦察机。
对舰载战斗机来说,夜间降落的难度比白天高得多,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夜间降落的复飞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航母在夜间回收战斗机的效率最多只有白天的一半。
正是如此,没有任何一名航母战斗群指挥官喜欢在夜间作战。
即便必须在夜间作战,也会尽量安排在下半夜,以便让战斗机在清晨返航,提高回收效率。
要知道,即便采用了斜角甲板,航母在回收战斗机的时候,也无法出动战斗机。
说得直接一些,航母在回收战斗机的时候,除了已经升空的防空战斗机,基本上不具备防空作战能力。
这个时候,航母最容易受到攻击。
如此一来,回收战斗机的时间越长,航母遭到突然攻击的可能ìng就越大。
在天亮前的半个时之内,两艘航母各回收十五架战斗机,绝对不轻松。
所幸的是,第二舰队的两支航空联队的飞行员都是老鸟,大部分参加过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与中南半岛战争,经验非常丰富。
七月二十四日夜间,陆战队官兵冲上硫黄岛的时候,第二舰队的侦察行动也开始了。
牧浩洋非常信赖晏鹰搏,没有干预航空作战行动。别忘了,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晏鹰搏能够活着从韩国逃出来,正是牧浩洋的功劳。
上半夜,牧浩洋一直呆在舰队作战指挥中心。
如果能在前两次侦察行动中现日本印度洋舰队,就能在下半夜动攻击,在天亮之前结束战斗。
可惜的是,上半夜算是白等了。
吃了宵夜,牧浩洋才开始处理陆战队来的战报。
抢摊登陆非常顺利,陆战队在十点前就巩固了滩头阵地,开始构筑简易码头,只是在接下来的推进行动中遇到了麻烦。
不是日军顽强抵抗,而是陆战队自身的问题,准确的说是官兵素质。
作为新兴军事力量,中国陆战队在前几年的扩张度非常快。虽然牧浩洋非常重视官兵素质,在招募新兵的时候,就提出了比陆军更加严厉的要求,编入正规部队之前的基础训练阶段的淘汰率更是高达百分之四十,但是在严厉的训练标准,都无法彻底解决迅扩充规模产生的问题。
当时,陆战队的“新兵”占了九成,只有不到一半的基层官兵参加过中南半岛战争。
战斗中,直接影响就是,很多“新兵”根本不知道如何解决在训练中遇不到,但是在战场上却无法避免的问题。
比如,在遭到日军规模反击之后,很多“新兵”的反应就过头了。
在十一点左右的一场战斗中,已经被包围的三十多名日军起了决死反击,结果一个连的陆战队员停了下来,连长在部署好防线后,呼叫了空中支援。虽然这么做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伤亡,但是也lng费了宝贵时间。用庞跃龙的话来说,在那场战斗中,两ǐng机枪就能打退日军的反击,没有经验的基层军官却劳心费神的呼叫空中支援,等到战斗机投下炸弹,已经是半个时之后的事了。
万幸的是,陆战队仍然在推进。
更加幸运的是,日军的素质更加糟糕。
一些日本股部队被围之后,竟然像二战期间那样,端着上好刺刀的步枪起冲锋,结果全都成了陆战队机枪手的靶子。
如果日军的素质好一些,说不准会打成什么样子。
当然,日军的素质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军地面部队就没有参与过正规战争。
不管怎么说,中国陆战队里,骨干军官都是在战场上拼出来的。
看完战报,牧浩洋不得不承认,他这个陆战队司令没有尽到职责,而扩充后的陆战队仍然太nèn了。
这让他意识到,这场战争是锻炼陆战队的绝佳机会,也许是最后的机会。
要想把握住这个机会,就得尽量让陆战队参加一些规模的地面战斗,先让官兵熟悉残酷的战场环境。
没有任何人生下来就是战士,出è的战士都是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
牧浩洋至今都记得,他在两栖特种部队服役时,第一次è杀敌人之后,整个晚上都没有睡着。他还算好的了,庞跃龙第一次è杀敌人之后,把胃酸都吐了出来,连续三天都有点精神恍惚。
牧浩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经历战火磨练之后,陆战队官兵都能成为老兵。T@。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