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部队渡江

  美军想方设法把瘫痪在海面上的五艘两栖战舰拖回釜山港的时候,志愿军地面部队开始大举入朝了。

  大部队行动,别说欺骗美军的无人侦察机,连远在两百多公里外的e8c都骗不了。

  既然是将计就计,自然没有多少顾虑。

  按照戚凯威的安排,志愿军工程兵在新义州水丰满浦与中江四地搭起了三十多座浮桥与舟桥,加上数座跨越鸭绿江的大桥,入朝通道总共开通了近四十条。跨过鸭绿江的不止是三个主力集团军的作战部队,还有大批原本应该在战役开始之后才渡过鸭绿江,专门为志愿军运送作战物资的后勤部队。

  按照黄峙博的要求,后勤部队没有编入作战序列。

  不是他不想支付高昂的人员津贴,而是没有必要让作战部队背上负担。所有后勤部队都由志愿军司令部直接指挥,为此黄峙博专门任命了一名后勤司令。在作战行动时,后勤部队将与人民军一同行动,名义上互不隶属,实际上则借此控制了人民军,让人民军分担后勤保障任务。

  这么做,主要就是减轻后勤保障负担。

  如果完全由志愿军承担后勤保障任务,至少需要动员二十万官兵,才能为前线的八万将士提供充足的作战物资。现在不是六十多年前,中国不可能动员这么多兵力,也没有理由动员这么多兵力。充分利用人民军的余热,在非战斗岗位上发挥作用,志愿军才能把主力放在前线战场上。

  只是,利用人民军,不仅是军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名义上,志愿军是出国作战,没有权力指挥人民军。虽然朝鲜当局形同虚设,最高领导人朴俊哲从平壤逃回来后,只在新义州呆了几天,便随同中国驻朝大使金诚焕去了沈阳,一直没有返回朝鲜,但是朝鲜政权仍然具有独立性与合法性,其行政中心就在新义州。黄峙博要想利用人民军,还得在政治上下功夫。

  为此,傅秀波专门委派金诚焕为朝鲜事务全权代表,负责与朝鲜当局接洽。

  志愿军主力部队渡江的时候,金诚焕把拟定好的政治与外交声明交给朴俊哲,让他在数个小时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把人民军的军事指挥权交给志愿军,由志愿军司令部直接领导人民军武装力量统帅部,也就是人民军的最高军事决策与指挥机构,朝鲜政府仅保留人事任命权。

  只有声明肯定不够,还需要做很多实际工作。

  比如在此之前,黄峙博已经插手人民军的指挥机构,安插了大量军事顾问,甚至向人民军的基层部队派遣了军事顾问。在志愿军地面部队入朝后,这些原本隶属于总参谋部的军事顾问将编入志愿军的战斗序列。虽然名义上,人民军仍然由朝鲜军官指挥,但是实际上,志愿军军事顾问才是最高指挥官。

  理清了指挥关系,其他问题就好解决了。

  为了做到虚张声势,让联军认为志愿军的主力还在鸭绿江南岸,大部队过江后,所有后勤保障工作都交给了人民军,而志愿军的后勤部队随同主力部队活动,以便让主力部队看上去更加强大一些。

  要知道,此时过江的只有主力部队的三分之一。

  三个主力集团军中,已经有近六万名官兵渡过了鸭绿江,正利用人民军修筑的战略防御工事稳步向南推进。

  如果联军发现渡江的不是八万人,而是区区两万多人,肯定会有所防范。

  箭已离弦,不管戚凯威的伪装战术能否发挥作用,志愿军都将在大部队渡江后的第四个小时发动全面进攻。

  与阿伦上将预测的一样,黄峙博把重点放在东线上,而且正是从盖马高原发起突击。

  这个战术选择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到底该怎么打,不是由指挥官决定,而是由战场环境决定。

  在很大的程度上,地形条件决定了地面战术。

  朝鲜战场上,可供选择的反击方向只有三个,即西线东线与中路。

  从地形条件出发,西线肯定不是理想选择,因为平原地区更适合高度机械化的联军地面部队,也能使联军的制空权得到充分利用,对于缺乏空中掩护的志愿军来说,在平原上作战本身就是冒险。

  如果只考虑敌我态势,中路是最佳选择。

  问题是,如果从中路发起进攻,也就是从联军东西两线军团之间打开突破口,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迅速穿插的突击能力,二是足够多的兵力。只有迅速穿插,才能在联军堵住突破口之前取得决定性胜利。只有兵力充足,才能在打开突破口之后,扩大突击范围,在整条战线上向联军施压。可惜的是,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没有空中掩护,地面部队的突击速度肯定快不起来。在仅有三个主力集团军而且只能投入三分之二兵力的情况下,要想全线进攻更加不可能。

  剩下的,只有东线了。

  由实际情况选择了主攻方向,剩下的战术选择就得看指挥官了。

  最初的时候,黄峙博盯着第一陆战师。按照他的判断,动用三个集团军,围歼第一陆战师的难度不会很大。不管怎么说,这支志愿军不是小米加步枪的步兵,而是拥有大量主战装备的精锐之师。即便没有制空权,只要战术应用得当,特别是充分利用了进攻开始后的几个小时,就有把握包围第一陆战师。

  在一场战斗中歼灭一个美军陆战师,肯定是非常重大的胜利。

  只是,其中的困难也非常突出。

  最大的问题是,把三个主力集团军放在东部沿海平原上,兵力肯定非常惊人,也就更容易遭到毁灭性的空中打击。

  要知道,只要联军反应过来,一个波次的空中打击就能摧毁一个装甲师。

  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真要有个三长两短,别说取胜,不全文整~理输得很惨就不错了。

  其次,第一陆战师遭到猛攻之后,不见得会突围,很有可能抱团死守,因此进攻将演变成攻坚战,而要想速战速决,就得避免攻坚战。

  在黄峙博犹豫不决的时候,二部送来的一份情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杜鲁门号等三艘航母已经从夏威夷出发,预计将在数天之后抵达日本。如果联军急于恢复海上存在,这三艘航母就会与第71特混舰队的护航战舰会合,从宗谷海峡或者津轻海峡进入日本海。

  以核动力航母的航行能力,五天之后,第71特混舰队就将回到战场上。

  显然,这不是什么好消息。

  第71特混舰队回来后,联军的远程支援力量将成倍增长。在执行支援任务时,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顶得上半个美韩空军。即便志愿军能够依靠全面电磁战,在进攻的最初八个小时里抵消掉联军的空中优势,可是在随后的战斗中,志愿军就得承受猛烈的空中打击,而围歼第一陆战师,肯定不止八个小时。

  黄峙博不得不改变想法,寻求更大的突破。

  可以说,正是这个意外因素,让黄峙博不得不考虑动用第十五空降军。

  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三个主力集团军肯定办不到,至少三个集团军的纵深突击能力都非常有限。只有动用空降军,才有能力在更为广阔的战场上作战,也才有希望在联军的防线上打开突破口。

  只是,有没有必要因此改变战役目的

  说得简单点,就是有没有必要继续围绕着歼灭某支美军主力部队展开作战行动

  虽然从个人立场出发,黄峙博仍然希望取得开门红,在第一场地面会战中充分展现志愿军的战斗力,让联军胆怯害怕,从而更加轻松的应对今后的战斗,但是现实让他不得不改变想法,如果围绕着某支美军主力部队打,最终很有可能得不偿失,因为扩大战役范围后,志愿军很难在局部战场上获得兵力优势。

  没有兵力优势,还打什么歼灭战。

  也就在这个时候,联军的防御调整让黄峙博迅速做出决定。

  虽然战场情况很不明朗,特别是韩军后撤美军靠前之后,没人知道联军想干什么,甚至有人认为联军会再次发动攻击,因为只有进攻之前,才会把主力放在前面,但是黄峙博立即做出了正确判断,联军正在加强防线,而且打算在守住防线后,让兵力更加充足的韩军发起反击。

  必须承认,黄峙博的直觉非常敏锐。

  在情报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做出这种不离十的准确判断,绝对不是一般指挥官能够办到的。如果不是中队已经二十多年没有经历战火考验,恐怕没人相信黄峙博是第一次上战场。

  根据这个判断,黄峙博再次让戚凯威调整了作战计划。

  既然联军准备打防守反击,而且让并不强悍的韩军充当反击主力,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教训一下气焰嚣张不知天高地厚的韩军

  只要能大举歼灭韩军,不但能挫败联军的反击,还能顺势打开突破口。

  可以说,这就是黄峙博与阿伦的最大区别。

  在黄峙博眼里,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反而是获取胜利的机会。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燃烧的海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