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公子继续说:“但事实证明太子与卫氏根本就分不开,他们也不想分开,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与卫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拨开迷雾的主线就是太子与整个卫氏集团的利益。
让我们先看看霍去病去世前后的几件史实。
汉武帝元狩四年,漠北大战,李广自杀,李敢刺伤卫青。武帝暗中尊霍抑卫;
元狩五年,李广从弟丞相李蔡坐侵陵园,自杀,太子少傅庄青翟继任丞相。霍去病射杀李敢;
元狩六年,三月,霍去病一再请刘彻立三皇子为王。
四月,册立三王,武帝宠姬王夫人病死。
九月,霍去病死;
元鼎元年,卫青长子卫伉因矫诏罪被削去侯爵;
元鼎二年,御史大夫张汤被丞相庄青翟以及他手下的三长史陷害,自杀,武帝处死了庄青翟以及三长史。太子太傅赵周继任丞相。
短短的几年间,朝廷发生了激烈的震荡,死了两个丞相,一个大将,一个御史,分封了三个诸侯王。
无论是内朝外朝都出现了很大的人员变动,这里面包含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充满着血腥味。
在这一系列变故中惟一得到好处的是太子,也就是卫氏集团。”
马腾说:“这么复杂?”
公子道:“政治就是这样,杀人不见血。
霍去病以一个年轻的将军,在战场之上可以所向无敌,然在这一帮政治老手面前,不过一个婴儿而已,如何能洞察其中玄妙?
让我们就以下几点来分析当时的情况:
一,漠北大战后武帝为何尊霍抑卫,以及霍去病与卫氏的关系?
漠北大战后,霍部得到了极高的封赏,卫部日渐裒落,一个如日中天,一个日薄西山。
照此发展下去,霍去病大有取代卫青之势。卫霍之间在利益上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卫青为人谦恭有礼,温和大度,对家人重情,对朋友重义。
看看漠北大战时他身边的将领就可知其为人,公孙敖是他的救命恩人,公孙贺是他的大姐夫,曹襄是他的继子,李广是皇帝派给他的……
这就是他的个性,不管是对亲人还是朋友,从来不会说不。
他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家族利益,是卫氏家族最理想的保护神。
反观霍去病,他用人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他的得力手下几乎全是匈奴降将,选的将士都是能骑善射的低级军官,一切只着眼于战场;
没有一个沾亲带故的亲友,没有一丝人情可讲,甚至连一向由皇帝指派的裨将都可以拒绝不要。
这种方式保障了他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但是他却失去了以卫氏为首的皇亲国戚以及世家贵戚们的支持。
霍去病的崛起,得利的全是外人,卫氏家族没有得到丝毫的好处。
可以说,霍去病虽然出自卫氏的分支,但他并不代表着卫氏的利益。
武帝为什么要暗中尊霍抑卫
就是因为霍去病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地位再高也是皇帝赐予的,他没有形成一个利益群体。
跟着霍去病而获得荣华富贵的都是底层之人,大多数还是匈奴人,这些人在朝中没有任何势力,所以霍去病根本没有拉帮结派的可能,不构成政治威胁。
然而卫青不同,卫青虽然一直谨小慎微,但是他的身上担负着太多人的利益,这些人汇聚在一起,势力十分庞大。
武帝必须想办法扼制他,采取的手段便是以霍制卫。
当霍去病作为大将军的一个部将而获封侯时,他是卫氏家族的一个锦上添花者‘
当他威胁到卫氏的保护神卫青的地位时,他便是整个卫氏的敌人。
如果说漠北大战后,卫青面临的是众叛,霍去病面对的则是亲离。
卫氏家族的得利者是绝对不愿意看到霍去病取代卫青地位的,他们会拼尽全力保住卫青。
二,李敢伤卫青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
史记记载: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
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
从这一段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漠北大战结束后,李敢获封为关内侯,出任郎中令,‘顷之’李敢因父仇击伤卫青。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敢因为父仇所以不顾性命的去找卫青拼命,这符合一个刚从沙场上下来的军人的身分,也符合李家人质朴的个性。
卫青事后并没有声张而是将此事隐瞒,也完全符合他一向仁善退让的个性。
卫青的大度有没有使李敢心生愧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李敢后来还恨不恨卫青,他的这个举动已经足以为整个李氏的衰落埋下祸根。
李敢是李广之子,漠北大战时霍去病的部下,朝廷的郎中令。
但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一直被人忽视,他还是当朝丞相李蔡的侄子。
李蔡曾经是卫青的部将,但是此时的身分是丞相,他是李广的从弟。
李广自杀,李敢认定了卫青是他的杀父仇人,并且采用了激进的方式,发生了流血事件,那么贵为丞相的李蔡对卫氏意味着什么
正当得势的卫氏也许不会把李蔡放在眼里,但是江河日下且正被皇帝逐渐冷落的他们还能这么坦然的面对着一个有可能对他们怀恨在心的李氏高官吗
三,李蔡之死与李敢之死有何隐情?
丞相李蔡于第二年的三月份畏罪自杀了,他的罪名是侵占了先皇陵寝的一块地。
这是一个很可笑的理由,李蔡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疯子,而且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是要钱不要命的财迷。
天下那么大,身为丞相的他要想占一块地,哪里不行,为什么要去侵夺先皇的墓地“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