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天保向众将讲说阵法之道,毕后,问马腾:“将军,刚才我等来到时,看到将军正在苦思冥想,不知所为者何?”
马腾说道:“你们在操演兵阵时,我忽有两点感悟。你们来到时,我已有所收获。我说给你们听听,看看可不可行。”
于是众人席地而坐。
马腾说道:“我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主要的对手是北方的鲜卑一族。
去年我们和他们交过手,了解他们的底细,说起来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然而这些人,弓马娴熟,不可小觑。
我所说的乌合之众,是指他们与汉军相比,根本不懂得排兵布阵而已。
骑兵的战术大部份时间里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既使是骑兵战术的祖师爷匈奴人也只有这些。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基本上不用过多地考虑如何去破阵的问题;而是如何考虑充分挥我军阵战的作用,取得最大的成效。
敌我双方都是骑兵,而且是在大漠上作战,非常适合演习阵法。
我在想,当我们兵力少于敌方或与敌方相当时,我方可以考虑用现有的阵法来迎敌,这是防御。
但我与敌方力量相当或我军优于敌方时,我们则可以考虑主动进攻。
一般情况下,在开阔地作战,影响战局的有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在远距离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使用弓箭,而我们的强弓硬孥比他们的装备要好,这点不容置疑;
二则是要节省马力了。
我就在想,如何琢磨一个阵法,适合在草原作战使用的。
其主要的原则是,一是节省我们的马力;
二是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不被敌军反包围,也就是说我们要掌握主动权,让敌军不敢轻举妄动;
三是要大量地杀伤敌人。
我的初步想法是,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设,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
其意义在于:一是看上去兵力松散,实则在牵制敌人,使其不敢妄动;
二是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
这种阵法的不足之处,一是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但非常适合在草原上作战;
二是要求大将有高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
三是战力持久却不利决,只能是在敌我力量相当或我军优于敌方时可以使用。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你们看看可不可行?”
石山当了校尉,但脾气不改,依然是火爆性格,嚷道:
“既然敌我力量相当,或者是优于敌军,那直接挥马冲过去不就结了?费那些鸟劲干啥?又排兵又布阵的,麻不麻烦?”
马腾道:“俗话说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直接冲过去倒是不用麻烦,但我军伤亡势必很大。
我们这些精骑军得之不易,我可不想他们有一个因为我们指挥不当法而枉死。”
万钦仁道:“我觉得此阵可行。
在草原上作战,节省马力等于是节省兵力,节省兵力等于我们又有了更强的战斗力。
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等于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这种阵法,对于指挥员的要求恐怕是很高的,一般的大将怕是玩不转。”
单于昃央、单于昃昝在一旁表示赞同。
赵云还是比较细心,说道:“实战中真布下这么个阵形的话,各部都在移动之中,一旦生意外——
比如骑兵冲击的时候,陷入胶着无法及时撤离,那么后续部队看不到前线形势继续按照既定战术移动,会导致本阵两翼完全暴露。这样会不会有危险?”
马腾见刘天保不表意见,只是在一旁深思,心中惴惴不安,于是问道:“天保兄,你有什么看法?”
刘天保说:“此阵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马腾一听兴奋起来,说道:“你的意思是以前有过此阵?”
刘天保说:“是的,你让我再想想。
噢,对了,是有过这么一个阵法,是前朝的霍去病大将军明的,其名叫做什么来?叫叫----对,是车悬阵!大体就是这么个意思。”
马腾一听,既高兴,又有那么一点些许的失落。
又是霍去病!终究是绕不开的霍去病!
不过高兴的是,既然霍大将军明了这个阵法,这就说明它经过实战的检验,而且以霍大将军的功勋,说明了这个阵法还是可行的!
刘天保说:“这个车悬阵其实就是突击战术的威力加强版。
但比突击要霸道很多。
也不像突击哪样一窝蜂似的一拥而上,更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前后、左右、各兵器的使用,有时甚至还有意将横列的间隔拉得大一点,以使敌军有空隙可以躲,不至于堵住前军的路,留给后边的骑兵收拾。
等于一个骑兵版的锥行阵。不同之处在于宽度要更大一些,深度窄一些。
这个阵法,是霍大将军在与匈奴作战时明的,凭此阵立了许多汗马功劳。”
“那为什么兵书上及后世不见有所记载?”马腾疑惑地问道。
刘天保说:“因为车悬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阵,至少相对步兵的阵来说是这样。
它并没有各兵种间有效的配合,是纯骑兵的冲击战术,所以后世兵家大都不认为有此阵,都对此阵抱不置可否的态度。
我个人认为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随着前朝卫霍之后,何曾再有中国骑兵的辉煌?
不过是后人无法亲身感受其威力罢了。这是我们大汉朝的悲哀啊!”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