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党长征的胜利,三大方面军顺利的在陕北会宁胜利会师后,老蒋一直在加快对于各路军阀和我党的打击了,并采用借刀杀人之计,让东北军去围剿我党,这样无论谁胜谁负,都会有利于老蒋的独裁统治。
当然公费旅游回来的张学良也不傻,在连续失去115师、120师和129师后(没错,这正是日后八路军的编制),张学良就开始对围剿消极对待了,并一直向老蒋进谏到要抗日,而不要内战!
除此之外,杨虎城也在杨智的斡旋下,去我党暗地里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并且杨智也靠杨虎城向陕北输送了一定的装备、物资和资金。
而我党为了打破老蒋的封锁,也分别进行东征和西讨,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虽然得到了杨智的支援,但毕竟由于是偷偷摸摸送的,数量还是比较有限。
为了打通与苏联交通线的西路军,虽然在装备和弹药上略优于历史上的情况,但在马家军的疯狂进攻下,依然是损失惨重。
不过在杨智的及时建议下,还是及时撤回来了,虽然还是伤筋动骨了,但至少没有被成建制的消灭。
至于东征虽然小有收获,但是在老蒋在派了五个师的部队进入晋省后,我军也被迫撤回陕北了,局势依然对我党很不利。
如果要不然张学良要搞件大事,杨智现在绝对不会稳坐钓鱼台般的在平原继续做着战备,丝毫不担心陕北会发生啥意外。
就这样,随着老蒋亲自到达西安督战,以及张杨两位将军的多次对老蒋方面的文柬无效,甚至是哭柬也改变不了老蒋攘外必先安内的决心。
最终,在张学良在杨虎城的建议下,毅然决然的在12月12日的这一天发动兵柬扣押老蒋,要求其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东北军在多次围剿红军失败,并损失惨重后,十四万东北军上上下下都是不想再打下去了。
而张学良也就是在十四万东北军齐唱松花江上这首歌的压力下,才最终下定决心,听从杨虎城的建议采用兵柬这一非常手段,而这也是当时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所以说在这一天搞网购促销是没道理的!)
在这一事变传出后,各方势力对这件事的反应也是不一样。
其中,何应钦就主张派兵进剿,镇压兵变,并且完全不顾及老蒋的死活,估计是想趁机取而代之。
而宋美龄等人则主张和平解决,毕竟一旦动武的话,老蒋估计是性命堪忧的。
在各路军阀中,大多是以要求和平解决为主,不要轻启战端,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这里就以杨智、刘湘和李宗仁为代表,坚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不过也有个别人在积极挑动两边的关系,就比如韩复渠这个人,在知道这件事情后,是立刻秘密发报支持张杨二人,还怂恿他们把老蒋干掉,
所以,韩复渠在日后被老蒋抓到把柄干掉,用他他杀鸡儆猴是有原因的!
至于我党的反应,虽然刚开始也是想干掉老蒋的,但为了民族利益,还是决定只要老蒋同意停止内战、释放******和团结抗战等要求,还是愿意冰释前嫌,并肩作战的。
而在外国势力来看,日本人当然是希望中国越乱越好,巴不得打成一锅粥;而美苏两国则考虑到自身利益,怕日本人在远东做大,就都是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
最终,在各方势力的谈判与相互妥协之下,在美苏两国的大力推动下,西安事变总算是和平解决了。
并且张学良还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和歉意,还不顾各方的反对,坚决的要亲自将老蒋送回南京。
就连周总理在知道这件事后,想亲自跑到机场去拦住张学良,都晚到了一步,还是让其陪着老蒋坐飞机会去了。
结果,老蒋一下飞机里翻脸不认人,立即扣押了张学良,之前答应的条件也是能拖就拖,仅仅只有正式的停止对红军的围剿完成的比较利落,其他的事情则继续陷入了反复的谈判之中。
不过,十年内战在此时也算是正式结束了,老蒋也开始了以为抗战做准备为主要工作开始行动起来了。
可惜的是,野心勃勃的日本人并不会给中国人太多的时间,在西元1937年7月7日的这一天,日军在北平的驻屯军再一次的发动了下克上的行动,意图拿下宛平,完成对北平的战略包围。
这里要额外说的是,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前前,日军本部的参谋长石原莞尔还亲自到达北平,想劝底下的人不要挑起事端。
但是石原莞尔当年在东北下克上带了一个不好的头,使得没有人愿意听他的劝说,而是再说他们自己在重复前辈的伟绩而已。
最终石原莞尔只能无奈的回国了,但是在这里石原莞尔并不是改邪归正了,而是他的高超的战略眼光让其知道了现在的时机不对。
北平不比东北,北平是南京政府的底线,也是全中国人的底线,毕竟这座紫禁城的意义沉重了,这要是敢不战而逃,那老蒋就可以回浙江老家卖红薯去了。
所以说这个时代日本人的战略水平是真的不行了,而唯一一个有高超战略眼光的人,还不怎么受待见,这也是日本人必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卢沟桥事变还是按计划的那样爆发了,而已经被触犯了底线的南京政府也毅然决然的下达了反击的命令,从而导致了抗战的全面爆发。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战争开始前几天,老蒋还是抱着尽量避免全面战争的希望,而日本国内也在争论是否要扩大战争。
只是在争论的最后,还是扩大派战胜了不扩大派,并在7月11日决定了对华北增兵支援,这才是全面战争的真正开端。
就这样,虽然在冀省北部及平津一带,中国军队有十五万的兵力可以用于作战,但是在十万日军的攻势下,还是在七月底就丢失了平津。
并且在撤退时,还让张自忠当了几天北平市长去与日军谈判,虽然这样背了一口黑锅,但是为主力部队的撤退争取了一定的时间,也算是轻名节而重大义了。
但是随着平津的沦陷,整个华北也危急起来了,不过此时也正是杨智出山抗日的时候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