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一幕,发生在太原王氏家族之内。
不同的一幕则发生在范阳卢氏,因为李茂勋的礼貌并没有换来卢氏家主的认同。
反倒是暴怒的张直方带着一千铁甲步卒,在卢家连杀了三个人之后,卢氏家主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而就在此的第二日,卢商、郑肃被贬的消息才传到河朔三镇。
从未有过的恐慌在各大家族之间迅速弥漫开来,当然,除了清河崔氏。
无疑,清河崔氏在这场博弈中是胜利的,虽然此时的胜利看上去暂时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上的好处。
但身处惊涛之外,笑看他人在那浪中垂死挣扎,本就是一种意外之喜。
瀛洲不过只是一个河北道界内的小小下州,却使得五姓之三为之惶惶不安。
李浈依旧没有去见陈琼,陈琼自然也不会傻到去见李浈,七日之期早已过去,瀛洲也一如往常那般的安静,只是没有人知道,在这表面的安静之下,一场波及大唐北方各大望族以及瀛洲官场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
瀛洲郑府。
当郑珏出现在郑伦面前的时候,郑伦显得有些意外,论年纪二人相差无几,但若论辈分的话,郑伦应管郑珏叫上一声“族叔”。
郑珏黑着的那张脸早已说明了一切,尽管郑伦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竟惹得这位郑氏家主不辞劳苦、拉着一张黑脸地跑来。
但郑伦却丝毫不敢有所怠慢,毕竟对方不仅仅是辈分那么简单,更是天下郑氏一族的共同之主,拥有着可以将任何一名郑氏族人从族谱中抹除的绝对权力。
“瀛洲郑伦!你真是郑氏的好子孙!”郑珏方一进门,便指着郑伦的额头怒斥道。
“世叔,何......何出此言?”郑伦的脸色大变,周围郑氏族人更是一脸惊恐,不知所云。
“哼!老夫还未问你,你倒先问起老夫来了!”郑珏怒不可遏,若非旁人阻拦,险些一巴掌拍在郑伦的脸上。
“世叔息怒,小侄实在不知究竟做了何事,竟让世叔如此恼怒!”郑伦说着,忙上前将郑珏搀扶进客堂。
“你为郑氏招了大祸还不自知,不知悔改的东西,你非得逼得老夫将你瀛洲一门从族谱中抹去不成么?!”
显然郑珏这句话说得极重,重到郑伦竟扑通一声跪倒在郑珏面前。
郑伦面色大骇,口中忙道:“世叔息怒,请容小侄仔细想想,定然想得起来的!”
“想!你若想不出来,老夫定然家法处置!”郑珏将案几拍得啪啪作响,脸色铁青,胸口也在剧烈起伏着。
郑伦见状不敢耽搁,赶忙皱眉哭思,可偏偏越急便越是毫无头绪。
正在此时,只见一名青年在旁低声说道:“阿耶,会不会与那个幽州行军司马李浈有关?”
郑伦闻言摆了摆手道:“一个小小的行军司马,如何能惊动得了你世叔祖?”
但苦思一番之后,郑伦也实在想不到最近惹到了什么大人物,只得唯唯诺诺地对郑珏说道:“世叔,莫不是真的与那个李浈有关?”
“李浈?”郑珏闻言想了想,对于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耳熟,但却一时也想不起在哪里听过。
“这李浈便是几个月前新来上任的幽州行军司马,前阵子讨藩中立了些功劳,但却不知怎的,陛下并没有过多实质上的赏赐,前几日来了瀛洲......”
郑伦随即将李浈在幽州的种种事迹一一道来,郑珏听了似乎也有些犹疑,毕竟一个小小的行军司马,基本不会让当今陛下如此大动干戈,甚至为了他竟将当朝尚书右仆射和京兆尹两名重臣贬至千里之外。
更何况其还是幽州行军司马,所为之事又是在幽州之外,以他的官职来说,胳膊再长也不可能伸到瀛洲来。
“世叔祖,据说这李浈原是江陵人士,而且还在江陵府杀了江陵府的长史,后来被押送长安三司会审你,最后居然被判无罪,真不知朝廷怎么断的案子!”那名青年补充说道。
“哦?可是那个在商州杀了金商防御使吴灼的李浈?”郑珏立刻想到了传闻中那个江陵少年。
“恩,应是同一人!”青年点头应道。
“对了,据说他这个幽州行军司马也是陛下钦命的!”
青年这句话让郑珏顿时面色一凛,随即起身问道:“便是他要你们的田产?”
“倒也没直接开口,只是瀛洲刺史陈琼有些不甘心,这些年占了不少田产,若是真查起来,他第一个说不清!”郑伦答道。
“既是他的事,你又跟着掺和什么?”郑珏怒问。
“这些年,小侄为了扩充家门基业,给了陈琼不少好处,也从他那里得了些照顾,所以......”
郑伦没有说完,毕竟这些见不得光的事说起来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肆意妄为!”郑珏怒骂一声,气得不知如何是好。
郑伦慌忙说道:“不仅小侄一人,崔家、王家、卢家,还有其他小的士族门庭都是如此!”
“都是如此?那你们便都要受其牵连,你怎么不学学崔家?该拿的时候要拿,该放的时候也要放!我郑氏一门之所以千年不倒,靠的是眼、是心!如此不知所谓,此番就连义敬都被你连累了!”
“是是,世叔教训得是,可事已至此,该如何是好?”郑伦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郑珏闻言想了想,问道:“那李浈现在何处?”
“回世叔祖,李浈自来了瀛洲后便每日在沱水凿冰钓鱼,现在想必也在那里!”那青年赶忙答道。
“凿冰钓鱼?他倒是有这份闲心,写张拜帖,老夫亲自去会会这李浈!”
......
长安城,麟德殿。
当李忱看到周规带来的那张藤纸之后,脸色立时变得有些阴沉。
那纸上写着四个字。
到此为止。
李忱明白李浈的意思,他是让自己在剪除李党这一事上到此为止。
他在求情,为李德裕求情,也为他的同党求情。
“放肆!他竟教训起朕来了!”
李忱大怒,将手中的藤纸撕得粉碎,而后负着手在殿内不停地来回踱步。
“朕这么做还不是为了祖宗的基业,李党势力庞大,若不将其剪除,朕如何能坐得心安?!黄口小儿,不知替朕分忧,竟还敢教训朕!”
自登基以来,李忱罕有如此激动,这让王归长感到大为吃惊,忙劝道:“大家息怒,大皇子对李德裕素来敬仰,今日所为也是人之常情,这说明大皇子心性宽仁,乃是黎民之福!”
“放屁!什么黎民之福,你莫要为他说话,寻常百姓可以心性宽仁,王公大臣可以心性宽仁,若一国之主心性宽仁的话岂不是要误国误民?朕从没有听说哪一个心性宽仁的国君能够坐得长久的!”李忱伸手指着王归长,怒声吼道。
王归长闻言立刻跪倒在地,口中央求道:“大家恕罪,老奴老严昏聩不知所言,老奴罪该万死,请大家责罚!”
李忱见状冷哼一声,而后说道:“起来吧,朕气得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竖子!”
“多谢大家不杀之恩!”王归长的脸色有些难看,因为自从接李忱入宫之后,李忱便永远是一副从容冷静又成竹在胸的样子,如今日这般口不择言,实在让人无法想象。
少倾,似乎消了些气,李忱重新坐回原位,双手托在案上沉默不语。
王归长则再不敢多嘴,默默站在殿下垂手而立。
似乎过了许久,李忱缓缓抬起头,说道:“朕做得真的那么过分?”
王归长闻言抬起头,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有李德裕这个李党魁首在侧,大家自然无法心安!”
“哼!连你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个竖子却偏偏看不透!”李忱冷哼道。
“以大皇子的聪慧,日后想必定能明白大家的难处的,只是他与李德裕的关系实在......”
“实在什么?”李忱追问。
“实在......老奴也不知怎么去说,只是觉得大皇子似乎对李德裕颇为欣赏!”王归长如实说道。
“欣赏?”李忱讶异道,他从没有想过王归长竟会用欣赏这个字眼。
欣赏,便代表着认同,而李浈认同李德裕,这让李忱有些担心。
李忱无法否认李德裕的才能,但在这才名之下,在那个耀眼光环的阴影之下,却还有着另一样东西。
那是极为危险的一种东西,身为天子,若是运用得当,那便如虎添翼。
若是为其所困,那势必会动摇大唐之根本。
那样东西叫做:结党营私。
在李忱看来,李浈是自己的儿子不假,但却还不是太子。
若他是太子,那么结党营私便是收拢人心。
若他不是太子,那么结党营私的最终目的,也就变作了“谋大逆”。
李浈对李德裕的认同,对于李忱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个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信号。
沉默良久,李忱长长吸了一口气,道:“看来,朕是对他纵容得太多了!”
“传知制诰郑从谠,他要朕到此为止,朕便要让他看个清楚,何为帝王之术!”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