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归化之辩

  这个冬天,出乎意料的寒冷,这还不到冬月,水面就已经结冰,在庞统走后的第五天,邯郸一带降下了大雪,将整个天地笼罩在一片苍茫之中。

  吕布也难得清闲下来,古代的生活节奏总是没有信息爆炸的时代那样紧促,哪怕再忙也不会像后世那样能把人累死,而且吕布的骠骑府有一套完善的工作体系,分门别类,当问题被呈放到吕布公案之上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经过骠骑府的书吏们归纳、总结以及审核之后留下来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也因此,吕布哪怕平日里看起来不忙,效率也一直是最高的,当然,那些被过滤掉的东西定期会有人检验,若有遗漏,经手之人是要接受处分的。

  至于以后会不会有人抓住漏洞,这些问题得真正出了这些事情才能着手处理。

  “这场雪下的及时啊。”吕布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甄氏为他梳理着头发。

  “往年的话,要迟一些的。”甄氏看了看窗外的雪景,心情莫名的舒畅了不少。

  “甄家有回信了吗?”吕布点点头,随意问道。

  “家兄已经送来了回信,家中的田产已经主动交回给官府,只是几位姐姐家里……”

  “不要管那些,机会已经给他们了,既然不愿意放弃手中的东西,却又想要从我这里拿走东西,天下可没这么好的事情,舍得舍得,叫你那位兄长得空来邯郸一趟,开春之前,怕是不能回长安了,正好有些事情,要与他商议。”吕布摇了摇头,哂笑道。

  “是。”甄氏乖巧的点了点头,没有继续再多说什么,能做的她已经做了,就像吕布说的那样,想从这里拿东西,又不想舍弃已经有的,好事都让他们给占了,凭什么?自己的几位姐姐终究是嫁为人妇,很多事情,是由不得她们来做主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夫家跟吕布之间的传话筒。

  犹豫了一下,甄氏低声询问道:“夫君,开春之后就要回长安?”

  “嗯。”吕布点点头,这此轰轰烈烈的均田制计划到现在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基本上民心已经得到了,继续留在这里意义并不大,反而会让曹操担心,时间久了,很可能再拉起一场大战,这无论是曹操还是吕布都不愿意看的,曹操要消化此战所得,青州以及冀南,而吕布也要开始新一轮的动作。

  人口有了,也将百姓的根儿给保住了,只要这场均田制继续维持下去,吕布的根基就彻底打牢了,接下来,就是要开始在此基础之上,开始推广其他东西了。

  “不想走?”扭头看了甄氏一眼道。

  “妾身不敢。”摇摇头:“只是有些惶恐。”

  “放心吧,她们是很好相处的,不过有一点,最好少过问政事,这些不是你们该管的。”看了甄氏一眼,吕布笑道。

  “妾身明白。”甄氏点点头,帮吕布打好髻。

  “主公,徐庶求见。”周仓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书房等候。”吕布点点头,披上了一件大袍出门,在与周仓来到书房时,徐庶已经等在那里。

  虽然没有正式效忠,但这几天来,徐庶这个门下书佐的职位做的真心称职,比庞统强多了,很多事情都无需吕布去操心,徐庶会帮吕布将问题的核心罗列出来,许多事情上,还会附上自己的见解,很多时候,那些方法要比吕布自己做出来的更加精炼有效,这个书佐用的是真顺手。

  “参见将军。”徐庶起身一礼。

  “元直这么早来找我,必是有要事与我商议,说吧,可是均田制出现什么变故?”吕布大马金刀的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看向徐庶道。

  “非是均田制。”徐庶摇摇头将手中一本册子递给吕布道:“这是最近一段时间,西凉、并州乃至河套、西域整理出来的信息,将军之前曾有规定,我军治下各族百姓,必须学我汉语,穿戴汉服,也因此,民间出现了不少矛盾,不少羌、胡各族百姓对此非常不满,每每与地方官吏发生冲突,也令我军后方治安不稳。”

  “不稳有些大了。”吕布摇摇头:“凭这些人松散的组织,还无法撼动我军统治,而且我也说得清楚,想成为汉民,就必须先学会汉家礼仪,穿戴我汉家服饰,说我汉家官话,若连这个都做不到,凭什么让我汉家子民接纳他们?又有何资格自称汉人?”

  “恕庶直言。”徐庶皱眉道:“将军于草原上所建立的阶层等级制度虽然短期内可以见效,打击草原胡族,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这个确实。”吕布点点头,金字塔制度不能长久,因为按照吕布建立的那套升迁制度,如果等所有二等民都成为汉人的话,别说一个大草原,就算吕布将手伸到贵霜、安息、大秦这些遥远的国度都未必够用。

  “主公有意归化蛮夷,这本无措,只是自古以来,先贤皆是以安抚为主,以王化、德望来感化,因此才有匈奴南复。”徐庶皱眉道。

  “然而……先贤事实上并未成功,南匈奴若真的归化,此前也不会有河套大战。”吕布点了点桌子:“元直,你觉得,先贤的说法、做法,就是完全对的?”

  “这……”徐庶闻言一怔,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先贤一定对?这个疑问,其实鹿山书院两位大德都有过擦边球的说话,具体怎么说的,徐庶记不得了,但无论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还是庞德公,虽然通读经史子集,但却很少去引经据典,但如果听他们说话,核心上,却又能够感觉到是出自那些经史子集。

  徐庶曾经问过司马徽类似的问题,因为徐庶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的疑惑,不过司马徽当时的回答却让徐庶至今有些迷糊:如果有一天,元直觉得他错了,那他就一定错了。

  这算是否定吧?但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

  “那换个说法吧,时移世易这个元直懂吗?”

  徐庶点点头。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我打了你一巴掌,明天你死了,这个可能是我下手过重,按律当判刑,但如果十年以后你死了,也要怪我吗?”吕布笑道。

  “自然不能。”徐庶点点头。

  “同样的道理,先贤的学说,有一些在当时看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放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却未必全对,时代在推移,学问也该与时俱进,就像我大汉律法,相比于商周时期,自然会有许多不同,这点上大家可以接受,为何学问、做事上,就一定要照搬前任经验?”吕布笑道:“大汉立国四百年都未能彻底解决归化问题,已经说明王化在这件事上并不能真的完全做到令四夷宾服,不是说它不好,只是用错了地方,观念、风俗上,胡汉之间差异太大,你想让人家接受你的观点,有时候就要用一些强硬的手段,就如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到如今,有几人记得当年其他六国的文字?”

  “将军想要效仿始皇?”徐庶抬头,看向吕布惊讶道。

  “算不上,将这些羌胡与当时六国并论,元直未免太过抬举他们了。”吕布摇了摇头:“元直之前的平胡册我也看过,以王化观点来看,元直已经做到极致,建立各族聚集地,让他们接受王化,短期内,的确能让他们感恩戴德,但元直你记住,那是暂时的,这种感恩不可能一代代传下去,就算这一代愿意,只要他们保留着自己的文字、服装、风俗,总有一天,还会成为后患,到那时,我们的后代未必能够压住这些人,此册乃治标之策。”

  “那不知将军有何妙策?”徐庶皱了皱眉,看向吕布。

  “妙策?这世上哪有所谓的妙策?只要你看清楚了问题的关键,除非无解之题,否则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会太复杂,至少在理念上,不会太复杂,根本不必什么妙策。”吕布笑道:“元直可知,为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庶洗耳恭听。”徐庶摇了摇头道。

  “很简单,不同。”

  “不同?”徐庶愕然。

  “就是不同,他们穿的跟我们不同,说的话跟我们不同,仍在人群里很突兀,所以大家本能上会排斥。”吕布点点头。

  “但如果有一天,匈奴人穿着汉人的服侍,说着汉人的话语,就像现在外面那些被立功之后,被拔升为汉人的匈奴人、鲜卑人一样,元直还觉得他们跟汉人有多大区别吗?”吕布指了指门外那些肃然而立的汉子,大多数是吕布从奴兵中解除奴籍,立功后被准入汉籍的匈奴、鲜卑乃至屠各、羌族等人,但现在看去,与寻常汉家将士根本没多大分别。

  “无法辨别。”摇了摇头,徐庶苦笑道。

  “胡汉杂居,的确会造成一些混乱,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最节省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做的是该控制平衡,让这个过程顺畅,而非胡乱压制。”

  “庶受教!”徐庶若有所思,向吕布行了一礼,而后告退。

  今日一番言论,并不是证明吕布比徐庶有多聪明,而是为徐庶打开了一扇门,一扇让他跳出了固有的儒家思考,从另一种角度去思索问题的方式,许多以往学问上的疑惑一下子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附身吕布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