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是经戴笠引荐,于一九三八年夏在武汉见到蒋委员长,并得到一个暂编第五军的番号。但孙英所部奉命开拔到冀南、豫北,最后在林县一带开展游击,生存却很艰难。
所以,孙英利用庞炳勋的保护,避免与国民党嫡系部队直接冲突利用副军长韩麟符和八路军的关系,从八路军处解决一些服装、弹药。孙率其新五军在河北、豫北多次与军作战。但他同时又和本人有来往。在他的新五军军部附近,他开设了三个招待所,分别招待国民党将领、八路军和本人,可谓“狡兔三窟”。
这些况,戴笠是知道的,只不过是睁一眼闭一眼。况且,他和孙英也没有太过亲密的关系,引荐也只是看在孙英贿赂的宝物份上。蒋委员长要给新五军换将,戴笠也觉得杨天风更有价值。所以,他并不想帮孙英说什么话。
“新五军不过一万多人,顶着军的番号确实有些浪费了。”戴笠附和着说道:“学生看,可以取消番号,缩编为一个师。另给杨天风番号,比如原定给张岚峰的新七军,再把这个师编入,只要待遇有保证,新五军的官兵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抵触绪。至于孙英等高级将领,将他们召到重庆,进入将校训练班学习,或是调到别的部队,他们也只能服从命令。”
蒋委员长微微颌首,“这样就最大程度减轻了杨天风整顿收编新五军的阻力,你考虑得很周到。这个,对杨天风的一举一动要特别留意,但尽量不要让他发觉。这个孙英嘛,如果肯屈就于杨天风之下,给他个副军长,倒是一举两得的办法。要是他不愿意,那就算了。”
“是,校长训示,学生谨记在心。”戴笠见蒋委员长再无吩咐,得到了蒋委员长的手势,忙告退而出。
蒋委员长独自坐着,又思索了半晌,除了给杨天风一个新七军番号,把新五军缩编为师外,他还决定给孙连仲一个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头衔,以示安慰和褒奖。
而最让他感到中国独力抗战的局势将有所转变的,还是欧战的爆发,以及美国对华贷款的放松。
在蒋看来,德国在欧洲挑起战争,与英法成为敌人,这是国际形势开始变化的开始。由于本的侵华战争,在总体上与德、意两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是一致的,这就势必损害美、英等国的利益。因此,他相信中国的孤军奋战状况,定有转机。
东方和西方的战争终于有了联系,中国的抗战也与世界形势拉上了一点关系。但蒋心中有数:本人要打败中国的困难很大,中国人要单独将军打出中国去,至少在短期内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认为,中国问题的解决,有待于世界问题的解决中国问题的解决,必将得到世界民主国家的支持和援助。
在英美还没有明显改变态度,甚至对本还持绥靖政策的时候,对于杨天风的猜测,无疑燃起了蒋委员长的希望。
明着帮怕得罪本人,只好暗地里插手。这些自私自利的国家,蒋委员长有些鄙夷地撇了撇嘴。
虽然淞沪抗战时,蒋希望九国公约国出面干涉,保住上海,结束战争。但最后只落得一纸空洞的宣言,制裁本的措施一点也没有。
但蒋委员长并不认为自己的希望不切实际,而是认为九国公约国只顾本国利益,害怕得罪本,也没有看透本的野心。所以,他对西方国家援华抗一直充满期待,抓住一切机会给他们敲警钟,警惕本。
或许,自己应该给杨天风写封信,对他的战功进行表彰褒奖,以示亲近和重用,顺便探探口风。蒋委员长突然产生了一个有些奇怪的想法。无他,他想使自己的希望更大,更确实一些。
窗外仍是一片灰暗,但杨天风知道这已是清晨,必须离开令人留恋的被窝。而今天,就能到家了呀!
洗漱、吃饭,然后杨天风在警卫营的保护下继续出发。中午时分,来到了夏邑县的马牧乡,离永城还有四十多里。
正吃着午饭,外面便来了人,是肖四派来的。等向杨天风讲述完况,杨天风的脸色不由得沉下来。他也没细说,只是催促着手下快吃,吃完继续赶路。
赵雨柔病了,而且已经有十天左右。起初是当感冒治,但没有效果。直到发现她肝脾肿大,皮肤颜色加深,才最终确诊为黑病。
黑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病原虫所引起的慢地方传染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前曾在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大量流行,仅次于结核病和疟疾。据统计,当时仅河北省就有黑病患者十万人,疟疾患者六十万人,结核病患者一百七十万人。
因为当时没有治疗黑病的特效药,所以,黑病的潜伏、发病时间虽然长,但死亡率也很高,达百分之**十。
而之前杨天风给实验室布置的任务,是制造疟疾专用药氯喹和结核专用药异烟肼,对于黑病有些疏漏。毕竟他是人不是神,要彻底变成那个时代的人,完全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人文等特征,是不太现实的事。
骑在马上奔驰着,杨天风的脑海中急速翻滚,寻找着治疗黑病的方法和药物。当时即便在国际上全球五十一个国家有黑病的流行或散发,黑病的治疗也并不算成功。虽然早在一九一三年便利用锑制剂治疗黑病,但三价锑化合物酒石酸锑钾和五价有机锑化合物斯锑保雪汀的毒都高,死亡率均在95以上。
而一九二二年之后德国制造出了锑剂“新斯锑波霜”,疗效很好,但价格昂贵,普通中国百姓根本承担不起,也只有少量的西方医院里才有这种药物。
“吁!”杨天风突然勒住了马头,翻下马,要过纸笔,匆匆写了个字条,用上印章,唤过几个警卫,让他们去兵工厂取需要的东西,然后赶到煤化厂。
这么长时间没关注兵工厂和煤化厂实验室的工作,杨天风也不知道他所需要的东西是否已经运到,或者是制造出来。
怀着忐忑的心,杨天风再次上马,再不停留,直奔煤化厂而去。
未完待续。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