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超时代并不代表好

  德意志需要强大的空军,但是开局的时候……似乎想强大有点难度?

  李奇搞航空俱乐部已经搞了一年多,大多是一些******爱好者俱乐部什么的,其实也就是套个名字,真正在训练的是飞机操作,等有战胜过监督组织来了再装个模作个样。[〈[

  各种名字的航空俱乐部在德意志非常多,总理府那边有精确的数字,对于一些受训成员的数字是精确到误差不会过百人的程度。

  目前在接受相关航空培训的人员过十五万。当然,十五万人可不是全飞行员,飞行员的数量其实只有六千不到,其余是相关的地勤、后勤专业。

  到1936年之前,李奇认为培训出来的各个种类的飞行员数量不能低于四万,比原版的德三应该是多出一万左右?

  理想数字其实应该更多,是越多越好,但那牵扯到一个资源上的问题。虽然说二战之前培养飞行员的耗费与现代没得比,可是也要看时代的局限性,培养飞行员所用的航空燃油就是一个消耗大头,要说飞行员的价值与之身体重量的金子相比过之而不及,那可真的是没有白说。

  当然了,现在的许许多多飞机并不是吃航空燃油的动机,可是一些耗费上真的也轻不了多少,李奇让人精心的计算下来,一直到1936年阶段四万名飞行员就真的是极限。可能是在击败了西欧除了英国之外的敌人之后,德意志可以拥有足够的资源再进行训练,但那应该是到了194o年阶段的事了。

  德意志目前研究飞机的公司不多,有竞争力的公司则是更少。大部分的公司依然是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局限上,导致研究双翼飞机的公司依然是大把。

  当然,不止是有德意志的飞机制造公司还在研究双翼飞机,其实很多国家也还是在走一样的路线,比如英国的阿夫罗航空和德.哈维兰公司就是那样。

  身为世界霸主的英国尚且是那样,其余的国家就更不用谈。事实上有能力自主研制航空飞机的国家真的不多,主流的也就是那么几个,无一例外的就是还将注意力盯在双翼飞机上面,只有极少的一些公司有前瞻性地将目光看向了单翼机的研制上。

  李奇等人到了巴登,迎接的不是地方的官员,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地区领袖劳.伦纳德。

  那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身材高大显得略略壮硕,他抬手行了一个类似于法西斯的礼节,说道:“领袖,欢迎您的到来。”

  李奇是知道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有一些家伙认为党员应该有一个特别的行礼姿势,似乎是盯上了意大利法西斯党那边的古罗马礼?他是乘坐汽车过来,下了车扭头四处看了看。

  这里是一处森林密布的地方,被清出了一大片的空地,能够看到有些飞机正在那里停放,亦是能够看到跑道不远处的几个厂房。

  没有错,该地区是多家飞机制造公司的试验场,并不是单属一家。

  更加明白一点的讲,德意志目前很多试验场地都是由总理府提供,包括地皮和人工费用也是由总理府出资。起先那些公司对试验场地合在一块的意见其实很大,但现在是什么年头啊,哪家公司不缺钱?再则下订单和提供资金的又是总理府,他们还能怎么样?

  别说!在一起进行试验,虽然说秘密容易被窥探,但好像……只是研究性质没有量产的意思,互相之间多交流一下,还真的是能够产生不少的火花,令很多“点子”就在不经意间产生。

  当然了,要是真的有什么好的想法,那些公司压根就不会公诸于众,真正核心的东西肯定是要藏着掖着,毕竟这里可是欧洲,不是其它什么地方。德意志的状况是非常不好,但他们并不觉得会一直这样下去,以后该竞争的肯定是继续竞争,谁失去了竞争的意识就绝对是脑子出现了毛病。

  劳.伦德纳显然是知道李奇第一次来到这个试验场,他先是介绍了各个公司在这里的负责人,然后亲自介绍了一些状况。

  目前在这里进行试验的公司不算少,李奇知道的却是有限的几家。他转了一圈来到厂房,走进去看到的是一些分成了几堆的人在干各自的事情。

  厂房内的声音比较吵杂,说话声和各种机械声,他们有的在讨论,更多的是在使用机械捣弄飞机。

  一眼看去,飞机大多是单翼型的飞机,只有少量的几款双翼机,要是李奇懂行的话,能够看到几架很明显是各国相对老牌的特色机型,像是“玩具枪”、“水牛”等等飞机。

  李奇走了几步,看到了什么似得扭身向着一处走去,那里有着一架相对大一些的飞机,它的机翼看去仿佛是折翼形态,但其实就是一种仿佛要展翼一般的外壳。

  “这是容克斯与梅塞施密特合力研究的斯图卡初号机。”劳.伦德纳显然是做过功课,见李奇盯着飞机看,介绍道:“已经有经过几次的试飞,状况十分良好。”

  李奇当然认出这架飞机是什么,还是他花了不少时间亲口介绍给两家公司的设计师,怎么可能不知道飞机是斯图卡。

  所有德三在二战时期的飞机,要是想要研制主力型,在1927年期间还真的没有比斯图卡更合适的一款了。斯图卡本身的设计理念不复杂,无非就是要求在结构上能够承受得出服从的压力,因为是暂时不需要去进行太大的负重,飞行度上亦是暂时没有严格规定,那样一来对于动机的要求更不是太高。

  现在看去,李奇看到的就是长11.5米,宽15米,高3.88米,机翼面积33.69平方米的机型。在外观上它绝对是与“斯图卡”没有区别,命名上采用的是强击机,而不是俯冲轰炸机。

  还真的就应该叫强击机,因为它从一开始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强击而去,后面被称呼为俯冲轰炸机是一种风向潮流。

  其实现在的飞机种类不多,大概是分为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还没有进行更加明细的区分,李奇在观察双座斯图卡样机,耳边听的是相关的研究人员报上的参数。

  事实证明哪怕是同一种外形的东西,只要是科技没有到达一定份上,那么性能上绝对是天差地别的差距。

  “很不错,至少在理念上没有什么错误,并且你们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研究小组率先掌握垂直轰炸的技术。”李奇在鼓励,看着几个参与研制的工程师,说道:“我们总是比任何国家率先挖掘到一些秘密,证明你们的确是一群非常优秀的人。”

  被总理称赞是最优秀的人,对于他们这一代人真的是太重要了,认真算起来绝对称得上是国家级别的荣誉,让几个稍微年轻一些的参与者直接激动红了脸庞。

  年纪大一些的工程人员自然也高兴,但是他们毕竟有太多阅历了,只想知道付出了努力会有什么样的回报。哦,别误会,他们不是要涨工资要奖金,是关于后续的研究资金问题。

  汉斯.波尔曼是斯图卡这一款飞机的主设计人员,他立刻问道:“领袖,那么是不是能够增加科研资金,我们需要在材料和相关设备进行更多的优化,那需要庞大的资金最为后盾。”

  李奇当然知道汉斯.波尔曼是谁,汉斯.波尔曼本来就是斯图卡Ju—87的“父亲”,汉斯.波尔曼是在为容克斯飞机制造公司工作,后面因为胡戈.容克斯反战,导致容克斯飞机制造公司被国家强制收购,那么汉斯.波尔曼自然就成了国家资产中的一个员工。

  汉斯.波尔曼现在不是斯图卡的“父亲”,因为提出概念的人是李奇,不过真的没有比汉斯.波尔曼更加合适的项目负责人了。

  根据汉斯.波尔曼更加详细的介绍,目前的斯图卡样机在很多方面其实也是落后各项指标,他着重讲了关于动机的问题。

  “我们已经有专门的小组在进攻攻关。”李奇知道一切机器的硬伤在哪,还真的就是在那个心脏。他稍微提了一下柏林那边的情况,又讲了几个小组的名字,最后说:“德意志沉寂了八年,很多方面无法一时间追赶,但是我们不应该放弃。”

  汉斯.波尔曼听了只有默默点头的份,他们这一代的人,谁都有参军为国家效力的经历。正是因为有效力过国家的经历,他们才更加清楚上一场战争是怎么回事,后面国家遭受到制裁,受到的耻辱感也绝对要比那些新生代强非常多。

  “领袖想要看一下试飞吗?”汉斯.波尔曼用着比较期待的目光看着李奇。

  试飞?估计需要的时间不少,不过李奇不能打击他们的热情,当即同意。

  在汉斯.波尔曼进行相关准备的时候,其它的一些小组过来李奇这边,他们满怀热情地想要为国家的总理介绍自己辛苦的成果。

  李奇看到了什么?他看到一款看着有些类似斯图卡,可是没有存在半折双翼,好像是“Ta”系列的一款战斗机。

  “总理阁下,我们将它称呼为he样机。”沃尔特.冈特是主研制人之一,他很是兴奋地说:“我们在过去就有类似的理念,可是因为受于资金的限制……”讲了一大堆经济困难时期的遭遇,最后才说:“有了来自总理府的资金支持,我们造出了第一架样机。”

  怎么说呢?李奇应该是觉得惊喜吧!毕竟在一大堆看去平庸甚至是落后的飞机中,出现一款与他认知中很接近的飞机,怎么会不感到高兴呢?

  “he”当然是一个代号,要是正式命名会以亨克尔作为开头,至于编号是什么,那就是亨克尔飞机生产公司自己的事情了。

  李奇一边说话一边回忆,在众多模糊的记忆中找到了“he—1oo”的这个代号。他想到那家飞机的名字,下一瞬间是苦笑。

  亨克尔—1oo不能说不优秀,特别是它打破了国际航空联合会记录中的最高度,李奇才会在脑袋中对它留下印象。问题是亨克尔—1oo是出了名的“难伺候”,所以仅仅是下了不多的两次订单,第一次是十五架,第二次是三十架,然后开始尝到维护艰难和零件复杂的苦头。

  德三的空军对比了一下其它飞机与亨克尔—1oo的性能,再对照一下性价比,亨克尔飞机生产公司很快就悲剧了,亨克尔—1oo在对比其它飞机后无法拥有太突出的优势,结果不再被下订单,很快这一款飞机就被迫淘汰。

  李奇记得自己好像有给亨克尔飞机生产公司一份方案?是关于“Ta—152”的相关设计,他猜测估计是那样,亨克尔飞机生产公司绝对是一再研究,现连Ta—152最起码的样机都造不出来,结果给衍生出了he—1oo这么一款。

  “那么,这一架飞机有经过试飞吗?”

  “总理阁下,它有经过试飞,可是……性能未达到预想。”

  李奇比较纳闷是什么性能,要是拿现在的科技产品去和194o年以后的相比,性能怎么可能有得比。

  另一个复杂人,齐格弗利特.冈特说道:“不是您想的那样。”可能是觉得话有点难听,对着李奇抱歉地笑了笑,这才继续说了一些数据。

  李奇对飞机还是有点底子的,谁让他当了一段时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总复杂人?他听那些数据,其实还真的是没有多么过份,只是在一些指标上过目前的世界列强,但是因为机身设计合理的关系,那些指标本来就应该过才对。

  “我明白了。”李奇已经看到汉斯.波尔曼那边差不多做好了准备,再看向两个冈特,笑着说道:“我们需要优秀的战斗机,但是请作为研制者的各位理解一下,我们需要用最少的资源最到更多的事情,用最合适的东西,达到可以达到的效果。”

  两个冈特不由面面相觑,随后都是苦笑,他们听明白了,兵器是要优秀,但是价格也要悠着点。8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奋战在第三帝国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