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各打一耙

  与此同时吕公着府邸。

  摊开的报纸置于桌上,站着的老人目光落在纸上那一段段文字上,眼里满是惊骇的神色,忽然他重重瘫坐了下来。

  “希哲,你是对的。”

  “父亲,我这人耳根软,什么学问都觉得有理,上次只是预感。”吕希哲苦笑。

  吕公着苦笑着摆了摆手:“老了,眼光毕竟不如年轻人敏锐,司马君实和王介甫的这四封信,我看来看去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可是……”

  “父亲。”一旁吕希纯不服气,“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秦仙傲等人选出的文章,看似有理,可司马相公和王相公的四封何尝不是看似有理?”

  吕公着摇了摇头:“输了就是输了,没必要强辞夺理,不然便成了王介甫,嘴上赢了,可事情却输了,最终连嘴上也输了。”

  “可是……”吕希纯很是不服气,这一次他可是在报上发表了很多怦击《工具论》《驳辩的艺术》言论的,这篇文章一出,有心人都会知道,吕希纯上次报上所说的不可信。

  “放心吧,秦仙傲只是赢得一时,这满朝文武大官哪一个不是年轻时聪明绝顶,过目成诵之辈,年轻时见事极明,三岁小孩能崩倒八十老翁,可一旦他们也走上前台,真正进入到治政这纷乱之中和我们没两样,甚至还会更差。”

  “没错,站着说话不腰疼。”吕希纯也是熟知历史的,历史上很多在民野时极厉害,名气极高者,往往真正走上朝庭时表现得简直不堪入目。

  吕希哲一皱眉:“话虽如此,可我总觉得这秦仙傲与历史上其他人不一样。”

  “外在不一样,本质却也没多大差别。”吕公着微笑着一叹气,“我们也不必多想,这文章将司马君实与王介甫各打一耙,最头痛的恐怕是司马君实和王介甫两人。”

  ……

  程颐、吕公着、文彦博、韩忠彦……一个个认定了四封信能够名传千古。事实上这四封信在真正的历史上也确实是名传千古,即便放到现代社会也是被一个个专家称赞夸奖捧到天上甚至不认为有什么大漏洞的。

  可是此时报上文章却一条条明显的揭露了不对。

  越是聪明人就越自信。

  而且中国古代文人尤其清高自傲,甚至自信到一种很难令人理解的角度,所以当他们看到事情并非往自己所想方向发展时。虽然有些触动,却也不完全认为自己是错了,只是双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秦仙傲根本没抓对重点,在一些细节上去纠缠对错,根本就是走错路了。”

  “报上文章本身也是道理不通。别人说的是做的事对不对,他却抓住衣服扣子没扣上来搅事,主次不分,这样的文章也能得奖?可见三大主编内心阴暗,另有阴谋。”

  “司马君实与王介甫绝没错,那错的就一定是报上文章,只不过此人擅诡辩,我们一时找不到诡辩的方式而己。”

  ……

  汴梁宰相府。

  老仆人拿着新到的报纸飞跑着冲向司马光。

  “外面那些无知的人都说相爷的信有问题,不知这事是真是假,相爷的才华哪是秦仙傲一个毛头小伙能随意置评的。”老仆人心中冷笑。

  很快老仆人递上报纸。

  司马光毫不在意的先喝了一口茶。这才慢悠悠的翻开报纸,眼睛一扫便看到头版的文章。“这秦仙傲这次不知道给我什么惊喜。”司马光微微一笑,悠闲的往下看。

  “在对这四封书信进行分析之前,必须先要弄晴白一点,司马光写信给王安石的背景……”

  开篇便是这一句话,司马光暗自点头。

  无论什么文章都必须放在大环境中去讲,不然便是断章取义,这一点这篇文章似乎已经注意到了。

  “不过也对,秦仙傲若是连这一点都忽略了,也不会有如此大名声。”司马光微笑着继续往下看。

  “我大宋立国于乱世。太祖针对时弊定下许多国策,当其时这些国策是为良策,然则时代变迁,沧海桑田。环境在变化,当年的良策走至今日往往会积累种种弊端。”

  “其弊有三冗两积……”

  “我大宋立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收归行政权,财树……”

  “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此为冗员。”

  ……

  文中将大宋积累的弊端一一阐述。

  “好!”

  司马光又赞了一声,时政弊端,他们这些朝庭大员知道得很清楚,可是江湖民野之中,得不到朝庭的资料数据,虽然也能感应到处处不对劲,却是无法看得如此清晰明了,说得如此透彻的。

  “此人也算是个人才。”司马光心点微微点头,只见下面接着写道。

  “此中种种弊端,天下有识之士固然看在眼里……”

  “而黎民百姓尽管眼睛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都能感觉到处境的恶化,世道唯艰……”

  “然则范仲淹、欧阳修……虽然尽力支撑,竭力变法,却收效几无。……”

  “庆历新政失败,境界一再恶化,然而弊端虽明白,可大宋发展到现在,各种矛盾牵扯不清,犹如一团乱麻……”

  “范仲淹、欧阳修如此神人亦为之束手,况乎他人。……”

  “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呼唤变法声音一再高涨。”

  “嘉佑三年,有一个人进京述职,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此书提出了变法一系列主张,震动朝庭,此人正是王安石。”

  ……

  文中对王安石的出现,而后种种历史背景,事件讲叙得既生动有趣,又条理清晰,司马光越看便越点头。

  “然而变法不是过家家酒,不是请客吃饭。”

  “司马相公的信既然是畅聊新法种种弊端,虽则话里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让,可这不过是文人朋友之间的客套罢了,真正的主题是……”

  看到这司马光精神一震,确实。他写信给王安石可不是为了聊家常,而是针对王安石变法的错误而来的。

  “这里其实指的是王安石错在‘用心太过,自信太厚’……”

  “在侵官这一类之中,司马相公真正的讲叙的是……”

  “‘自古人臣之圣者,无过……’这些话是针对王安石……”

  ……

  接下来是一一分析司马光信中各句话真正指的意思。司马光也不由看得眼睛瞪大,他写时虽然有这样的意思,但是潜意识的一种感觉,如今居然被人完全一一现于纸上。

  “秦仙傲搞这个征文也未必是坏事。”

  司马光脸上泛起红光,继续往下看。

  “既然明了主题,知道了司马相公的真正辩题所在,那么我们再来看王相公的回复……”

  “我们都知道司马相公三番两次,数千言的长篇大论,王相公只以四百字便噎得司马相公无话可说,为何会如此?”

  “这封《答司马谏议》书中客套话我们不用管它。而正文的内容……”

  ……

  这接下来是剖析王安石的信中真意,这里写得很清晰,让人无可辩驳,司马光越看便眼睛里笑意越越浓,虽然这时文章没有直接批评王安石的答信是错了,可是明眼人看了文中对两封信真意的剖析便明白谁对谁错。

  “这一招在如月、妙玉书中讲便是混淆论点……”

  “论点错了,概念不对,即便后面的话都是正确有道理的,按《工具论》来说,也是无效的辩论……”

  “可是即便我们抛弃以上所说的。光论后面无效辩论中的道理,就真的无问题么?……”

  “王相公在这里讲‘辟邪说,难壬人’,指责司马相公是壬人。何谓壬人……”

  “其次,自相矛盾,王相公在这里讲‘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变法是改变祖宗制度的事,何以又以‘举先王之政’为由头……”

  ……

  司马光眼睛越来越高。当年他一再写信相劝王安石,王安石以一封《答司马谏议书》将他驳得哑口无方,几欲呕血,司马光心中岂能没看法。

  “当年我不辩,是辩之没用,这文中所写种种,你王介甫的诡辩之道,我司马光岂没看出?”

  司马光心中摇头,当年正是看出了王安石已经不讲理了,所以司马光觉得势不可挡,故而才隐居洛阳地窑专心写《资治通鉴》,干脆来个眼不见为净。

  “不过王介甫也确实辩才无双。”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司马光无奈的,就是他知道这四封信倘若展示于众,无论是程颐、文彦博、韩忠彦……还是后世的智谋之士,鸿学大儒都会认为王安石辩倒了司马光,绝对会认可王安石的信,而后世事实也是大抵如此。

  “王介甫以区区不足四百字,辩倒我司马光四千字……”

  “有了这篇文章,我司马光总算是沉冤得雪!”

  ……

  司马光继续往下看。

  “然则为何如此?我仔细翻阅王相公的平生事迹,发现王相公向来是正人诚实君子,并非蛮不讲理,以歪理诡辩邪说压人……”

  “这么一个诚实君子,在与司马相公这么一个好朋友交往中,却以诡辩来答复友人的好心相劝,事情未免太过不可思议了吧?”

  “种种分析,王相公写《答司马谏议书》内心非诡辩……”

  “那只有一个可能,司马相公的《与王介甫书》犯了错……”

  ……

  司马光脸色一下难看起来。(未完待续。)

  ps:(周末了,提前给下周求一求保底票。)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幸福武侠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