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袭东京城
华胜利一看,这次在兰岗的这场伏击战,又打了全胜。
华胜利看到了连继作战的抗日义勇军独立旅南征军的官兵们,虽然在连胜两次战斗后,官兵们都是很高兴,但是抗日义勇军独立旅南征军也由于连继的作战,而显得很疲惫了。
华胜利传命道:“我军大部在兰岗地区休息,警卫营,随我奇袭日军驻守的东京城!”
华胜利说完了这句话后,在一边的魏大虎立即走到了华胜利的身边,对着华胜利说道:“华大哥啊,你手下的一个警卫营,虽然叫作营,但是它才一百多人。这样吧,我们乘胜前进,去打东京城,这个主意倒是好。但是,你就带那么点人去,我不同意,人太少了,这要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呢?”
华胜利一笑道:“没有事,日军的东京城内的日军部队,大部分部队已经派出来了。瑞睥东京城可以说是一座空城了。”
魏大虎还是不太相信地说道:“这样吧,华大哥你带上我,我领我所部,咱们一起去打东京城。”
华胜利说道:“现在咱们的抗日义勇军独立旅南征军,全军已经打了两场大战了,而且是连夜打的,我想让战士们先在这兰岗乡休息。而战机不可失,万一日军得知了我们在兰岗取胜了,日军在给东京城增兵,那么我们就失去打空城的好时机了。”
魏大虎建议道:“那也不行。我不同意你带着你的警卫营那么点人去打东京城。”
跟在华胜利所部的特派员白君萍也阻止道:“华旅长你只带着那少的兵去打东京城,还是不太安全。虽然,我们在之前的得知的情报中,和现在我们歼灭掉的从东京城派到这里的日军数量上来计算,东京城这里属实是座空城了,日军在那里顶多就是日军的守城的指挥部及一些宪兵,但是我们以多攻少,还是更把守的。”
华胜利听到了魏大虎和白君萍的话后,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华胜利说道:“既然魏大虎想率部跟着我一起去打东京城,那么就由魏大虎率领着本部中的精锐一千人,跟着我奇袭东京城!”
计划已经定,华胜利留下了抗日义勇军独立旅南征军的其余官兵,在这兰岗进行修整。
华胜利率和魏大虎一起率领着一千余人的精兵,不做休息,向着十六里地远的东京城,跑步前进……
这东京城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远在30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东京城这里,是牡丹江流域重要的原始社会遗址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早期铁器时期。商周时期这里是肃慎人的故地,唐代隶属忽汗城管辖。
至中华民国,东京城这里还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仅在于家和糖坊两处有几户人家,俗称东大洼子。
1932年,日寇侵占此地,后日伪建图宁铁路时,在距离东京城八华里的新立坪设东京城站。
接着又在东京城火车站附近,建贮木场和飞机场。当时隶属于东京城区公署所辖,俗称八街。
1936年,日寇为了加强对中国人民的统治,开展了大规模的归乡并村活动,当时在于家庄、东康庄和火车站附近都建立了集团部落,因此,东京城的人口急剧增加,从而也奠定了东京城镇的格局。
……
华胜利率领着一千余人的抗日义勇军独立旅南征军的战士们,杀到了东京城后,果然如华胜利所料的那样,这东京城里的日军不过百人了。
这一战,打得很不是激烈,华胜利所部以多胜少地取下了东京城。
华胜利分析着战局,命令抗日义勇军独立旅南征军在这东京城内进行修整,以此养精蓄锐,准备再南下对日军大战……
……
华胜利率部在东京城,修整了一段时间,进行练兵并积蓄力量……
在华胜利修整的这段时间内,华胜利从白君萍那里得知了天大的事件:
就是在月29日,大名鼎鼎的汪精卫公开投敌叛国了……
汪精卫公开投降日军这事,在中国大地如同一声惊天巨雷!
汪精卫就是汪兆铭,祖籍浙江山阴,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时人多以“汪精卫”称呼。
汪精卫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
汪精卫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杂志。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
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退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到了8月3日,汪就抑制不住言和的情绪。
汪精卫说:“张悌说‘吴亡之际,乃无一人死节,不亦辱乎?’明知不能救吴亡,而惟一死自尽其心,然想自己死了之后,未死的人都要为奴为隶,这又何能瞑目到底,也不是办法。汪的弦外之音是:“死不值得”。
汪精卫还说:“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所抵偿。”虽然该语句上下文也有“打仗”、“抵抗”等语穿插其间,而媚日投降的心态则是十分明显的。
1938年8、9月间,周佛海的代表梅思平与日本首相近卫的代表松本重治在香港谈判,日方提出“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支持汪兆铭的和平运动。
月,在汉口国防最高会议上,汪主持第54次常委会议通过接受日方所提条件的决议,煽动孔祥熙在日本所提的停战条件上签字。
周佛海策划高宗武、梅思平与日方今井武夫、犬养健订下“重光堂协约”,起先汪不知道。
等到周、梅以“日本认可汪精卫领导和平运动”的密约向汪精卫、陈璧君表功时,汪便如获至宝,心安理得地认为,与其抗战而亡,不如求和苟存。
从此,汪精卫向媚敌卖国的深渊滑下去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