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不足,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张亮听了李孝恭的话之后,点了点头,说道:“倭国各地驰援藤原京的军队已经在路上,只怕不少都快要抵达。倭国国主在此时请降,未必就真的是存了投降的心思。有极大的可能,倭国国主此刻请降,就是为了将大唐的军队拘囿于藤原京之中,等各地援军一道,再外围城,妄图将咱们困死在这藤原京中。”
“张公所言不错!”李孝恭点了点头,说道:“倭国国主极有可能是存了这份心思的……来呐,去清查粮仓,看藤原京中储粮几何。”
李孝恭的亲兵接了李孝恭的命令,于是立刻告退出去,令人盘点粮仓去了。
“看倭国地图,这倭国有四岛所成,间不相连。大唐若要巩固占据,须得四岛派兵。如此一来,只怕至少得数万之人才行。”苏定方说道:“若有倭人在他处称王,倭人相应云集,那咱就费这么多功夫了。最好能趁此时机一鼓作气,将其他四岛拿下,以免倭国终成割据。只可惜……这一万人,根本不够。”
张亮捋了捋胡须,说道:“运兵之船从大唐运兵至于大坂,至少也要月余,如今已经九月,再过两月海水就可能上冻。登州这边便走不成了,只能先令将士至于江南道,再走琉球这条路过来,又须不少时间。”
一万人,若是打下倭国,那是足够了。可要占据其地,却远远不够。城中要有守军,城外要有往各地去平定大贵族的军队,还要有人看着倭国原本的兵卒,这些都需要兵力。
想一想,还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夏鸿升皱了皱眉头,人数少,不应该成为问题啊!后世里原本的历史上,那些欧洲列强到处占领殖民地,也没有见往各个殖民地派人去啊!那个列强往自己的殖民地派去过万人军队的?大唐将士如今有一万人,已经是多的了!
那后世里的列强是如何控制殖民地的?
回想回想历史课上面学过的殖民统治方式,有些眉目,又有些不大清晰。
后世里,西方列强们统治殖民地的方式有所不同。
法、葡、西等国采取的是直接统治的方式,尽力将殖民地在政治和经济上与宗主国结为一体,大力灌输宗主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以便同化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人民,或者至少也要使被统治民族对统治民族紧密产生密切的认同感。当地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几乎得不到保存,当地语言在教育系统中很少应用。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殖民地国家的受教育阶层——通常是当地的上等富有阶层——感到自己的命运与宗主国休戚相关,并摈弃土著生活方式。
而英国的殖民政策则与之相反,采取“间接统治”的方式,设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与经济上达到自立。在非洲和印度,英国仍保留了许多原有的土邦国。在被划为英皇直辖殖民地的地区,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乡村等行政机构,并任用当地人为次级地方官员。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传授。
显然,夏鸿升想要的是第一种——去他娘的文明多样化,本公子恨不得将全世界的人都同化成汉人,让全世界都只有一种文明,汉文明!
当然,文明的同化能力,与承载这个文明的民族主体的拳头大小成正比。这个“拳头”,并不仅仅指得是武力,也不只看一时大小。还要看他的承载能力,还要看他的复原能力。因为没有哪一个拳头揍人之后自己丝毫不会痛的。
不过,虽然对于英国在殖民地统治的方式上的做法不太想用,可后世里的英国在殖民地上的另外一种办法,却可以被夏鸿升此时所用。
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击溃印度那么多的贵族兵力,派出过上万人的军队么?
后世里的英国是用印度人打印度人啊!
于是夏鸿升仔细回想了一下,然后开口说道:“人数不足,或可驱使倭人,来为大唐做事。用倭人来打倭人!”
其他几人正在商量办法,听见夏鸿升沉默半晌,突然开口说话,于是都转过了头来。
苏定方看看夏鸿升,问道:“用倭人去打倭人?倭人新降,岂会同大唐一心?又如何会帮着大唐去打倭人?说不定要军中哗变,临阵倒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夏鸿升笑了笑,对苏定方说道:“这话我总挂于嘴边,苏将军忘了?不管到了哪里,换了哪国,人心都是一样的。不敢说全部,但这句话却正道出了许多人的人心。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利益够了,倭人打倭人又有何不可?”
“哦?”李孝恭听夏鸿升这么说,于是问道:“策将安出?”
“简单。”夏鸿升笑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倭国本就赤贫,资源稀缺,吃穿用度方方面面皆远不如大唐。倭国朝政为大贵族所把持,皇帝无有实权。先有物部氏,后有苏我氏,这些大家族把持朝政,各地的大贵族也把持地方统御之权,不可一世,依附于大贵族下面的中小贵族也疯狂地兼并土地,残酷地剥削部民,许多平民的土地也被剥夺,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本来就各地的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起来造反。这些贵族在倭国百姓中间,其实早就已经惹下众怒,民怨盈涂了。所缺的,正是一个可以带领他们反抗贵族的人。大唐正要做这个人!咱们所要利用的,正是这些倭国寻常百姓对于倭国贵族的这种不满。然后激化这种不满和矛盾,使大唐成为这些被欺压剥削的寻常百姓们的利益代言人,用倭国百姓的利益,驱动倭国百姓与倭国贵族站在对立的两面,引导倭国的平民百姓替大唐出力,去对付这些贵族。如此一来,大唐不仅收拢了民心,又凭白多了无数人手了。既对付了手中拥有反抗大唐的力量的倭国各地贵族,又使得倭国百姓支持大唐,极大减少大唐占领倭国的阻力。”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