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人被丢进这个世界那年,或许是时空激荡的原因,八七年年底的美国股灾额外的惨烈,比历史上的那个黑色星期一还要糟糕许多.
当年,在12个小时之内,美国损失了800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2,创下了美国股市成立以来最大的历史跌幅,受美国股市崩盘影响,全球股市全线下跌,世界经济进入下行通道.
在梁远带着初生的远嘉在中苏边境折腾化肥时,以李嘉诚为首的华人财团,已经开始就香港置地的转让问题同怡和进行谈判.
当时奉行"获利在香港,发展在海外"方针的怡和系掌门人西门凯撒克,正在大力开展怡和洋行的非港岛业务,中东的石化,南非的矿业,美国的制糖业,东南亚的酒店业务都需要怡和大笔注入现金.
由于怡和母公司已经成功迁册海外,抱着坚定撤资香港的凯撒克家族,在八七年年初通过一系列的重组分拆大幅削弱怡和母公司对香港置地的控制,将置地集团放在已经成长起来的华商财团面前,打算将置地卖一个好价格,以便卷资远走高飞.
可惜,八七年惨烈的美国股灾打破了怡和同香港本土财团的算盘.
受10月19日的美国黑色星期一影响,当天的香港恒指暴跌420多点,在港股被迫停市多日后的26日重新开市,恒指再泻1120多点生生折去一半.整个港岛残骸遍地,一片哀号,上市公司纷纷展开自救当务,香港置地的股票在半月之内跌去四成,市值蒸发百亿港元.
彼时的香港商界,惊恐万状如世界末日来临,全港上市公司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有闲心闲钱进行收购,主导置地收购的李嘉诚自顾不暇.挪用了原本用于收购香港置地的资金.大手笔的推出百亿港元救市行动.
八七年的股灾和热带风暴相仿,来势汹汹,去得也奇快.当年年底,已经堕入谷底的香港恒生指数开始上行.随着银行调低贷款利率.将资金注入港岛各大财团.香港地产市况逐渐回暖.
时间进入八八年之后,李嘉诚旧事重提,在四月底又一次登门拜访了怡和的掌门人西门凯撒克.在双方的谈判价码不断接近时,梁远介入了共和国的南沙纷争,一脚将原来的历史踹入岔道.
为了配合某人的谈判,共和国连洲际导弹都试射了,搞得香港一日三惊,恒生指数犹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
在宁雷二战南沙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香港置地的市值变化毫无客观可言,根本无法作为收购工作的参考.
宁雷一战南沙之后,由于苏联宣布对越进行全新的军火援助,置地的市值应声而落跌至七十亿港元.
等到宁雷打完支点行动,全歼了越南空军的所有主力,而苏联承诺中的军火还在莫斯科的各大办公室绕圈子时,港股大振,置地的市值冲高破二百亿港元.
面对此种局势,李嘉诚的收购谈判注定要以悲剧收场,华人财团坚持置地低估值,怡和坚持置地高估值,在双方无人退步的情况之下,李嘉诚启动了强制收购,打算以每股十二元的价格强行收购置地.
而控制着置地的凯撒克家族,对出售置地的心理价位在每股十七元左右,面对这种局面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怡和控股与怡和策略是怡和系企业在港上市公司的核心企业,怡和控股和怡和策略相互持股,怡控占有怡策19股权,怡策控26怡控.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分别控置地11和15股权;分别控牛奶国际9和27股权.怡和策略控35文华东方.
怡和系这种交叉互控方法,使得怡和集团管理层能以很少的股权稳定控制各大上市公司的董事局,防止被第三者恶意收购.
双方你来我往交手数个回合,华资财团控制了置地9的股份,而怡和则通过定向增发,反收购等手段,成功的把置地32的股份分散在集团下属各个公司之中.
李嘉诚启动强制收购之后,恰逢共和国和越南签署了,受共和国恢复故土南海大胜的消息刺激,港股一飞冲天,置地市值膨胀至260亿港元,使得华资财团进一步收购置地所动用的资金超过200亿港元.
为了不陷于两败俱伤的境地,李嘉诚审时度势,果断终止了对香港置地的收购行动.
收购终止之后,为了避免手中置地股份被控股的怡和摊薄造成损失,华人财团和怡和达成了协议,香港置地以市价回购华资财团手中的股份,并在回购协议中附加了长江实业等华资财团在7年之内,除象征性股份外,不得再购入怡和系任何一间上市公司股份的约定.
可以说随着这份协议的签署,为怡和系企业平稳撤出香港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若无这条约定,怡和系撤离香港的路途上必将留下无数条充当炮灰的断尾.
这场被华资媒体誉为"向英国殖民经济最后一击"收购大战尘埃落定,盘点得失,英资媒体得意的将此役称之为"华资财团的滑铁卢".
后世,无数分析家猜测李嘉诚同怡和洋行签署七年和平之约的因由,不过由于.[,!]相关涉事人员一直保持沉默,使得这件事成为20世纪香港经济史上有名的悬案.
眼下,李嘉诚折戟沉沙还不过一载,梁远旧事重提,祁连山紧张得如临大敌也是情理之中.
"老祁,若是没有李超人在前方大手笔开路,我还真不会把主意动到香港置地头上."梁远笑着说道.
"我们先说香港置地."梁远随手从脚下的文件包中掏出一份大号的香港地图铺在身前的茶几上.
"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香港的核心产业从来都是地产,而香港地产的核心地段则在中环,目前的香港置地拥有中环核心地带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地皮."梁远拿起一直蓝色的水笔,在中环位置快速的画下七,八个圆圈,圈中标注的大厦皆是香港置地所属的物业.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置地每年的地租收入在六亿美元之上,就算怡和迁册百慕大的现在,目前香港置地每年的地租收入依旧超过四亿美元."
"只要拿下香港置地,在cm75客机上天之前,集团将不必为现金流发愁."梁远用水笔重重地在中环位置戳了一下.
()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