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一天的战斗,李林杨对鄂军战斗力有了评估。这只部队,战斗力的确不错!
虽然,清军的腐败人所共知。虽然,清军的战术落后也是人所共知。但,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对日军,别看一败再败,并没有心理上的弱势!因此,还敢战!
这些年,李林杨一直在观察大清朝,他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认识,和他印象中的满清不同!要知道在二鸦和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大清朝真的是“中兴”了!
军事方面,左宗棠西征,胜利。中法战争,勉强也能称之为平手。经济方面,也在发展,洋务运动搞得虽然徒有虚表,但毕竟能造枪造炮甚至造军舰了。若非甲午战争,清廷的财政状况虽然不算好,但比起欧洲一些国家,其实还好,至少没有多少赤字。
至于官员,朝廷官员大多贪腐保守。但,类似李鸿章,类似刘坤一,类似张之洞,类似李秉衡,其实还是非常尽力尽心的!
表现在甲午战争中,那就是大部分将领还是知耻的,极少投降,比如历史上北洋水师一干将领自杀!在一连串败仗之后,朝廷里面,包括清流嘴炮也知道竭尽全力的筹集粮草和军饷了,对前线的指挥也不再动辄大发议论,更不敢对有些打了败仗的将领喊打喊杀了。包括光绪皇帝本人,现在已经明悟:前些日子把北洋水师那点家底全都扔了出去,孟浪了!
对于鄂军这一日的战斗,刘坤一也非常欣慰,话说吴凤柱就是他的老部下。别看刘坤一当下是两江总督,起于湘军,但其真正的实力,真正的班底还是鄂军。包括刘坤一的亲兵五个营,其中三营其实也是鄂军。
当晚,李林杨得到刘坤一一个好消息:150毫米炮弹,四百七十发,已经从天津起运,预计五日内可以绕道送到通州。这已经是北洋水师最后的一点库存。至于120毫米炮弹,一颗没给。
虽然,还是不能满足红旗军的需要,但有那么近500发炮弹对红旗军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尽管这一天的战斗结果还算乐观,但是,这只是大战前的开胃小菜,已经险象环生,可以想象,明天的战斗该是多么的激烈!红旗军连夜做好了准备。
一大早,两翼的战场都传来了消息,大战已经打响。而通州正面,也就是东侧,日军第一师团也增兵了,估计投入兵力有三千上下。
东城守军是第三旅吴天行麾下的一个小团,团长就是在威海卫战役中表现突出的刘仲武。刘仲武在城头上看着日军忙忙碌碌,并不急于打击,而是在耐心的等待着。中午,日军果然在潮白河对岸开始部署炮兵阵地。甚至都没敢把炮兵跨过浮桥部署。
刘仲武笑笑说道“果不出所料啊…”
日军部署炮兵阵地,速度非常慢,一直到天黑也没有准备完全。明显的是以此吸引红旗军的注意力,却根本不舍得投注本钱。
刘仲武甚至肯定,那些日军步兵看似有三千,估计其中只有一个大队的兵力,其他的都是军伕充数!因此,城东方向,无忧。
却说两翼的战斗。昨日是东侧的鄂军出了状况,今天,鄂军严防死守,日军几次进攻都被打退,鄂军亮出了大炮,对日军造成了相当大的伤害。但是,火炮性能落后,士兵炮术也严重不如,再加上火炮的使用太“古典”(高台上部署大炮,只有一圈胸墙做保护),仅仅一天的战斗,鄂军炮兵就所剩无几了。
傍晚查点伤亡,又是一千多伤亡。鄂军士气迅速的下坠!
而西侧的皖军,今天的战斗,日军仅仅是第一次进攻就拿下一处阵地。快的让刘闩救援都来不及。
不过皖军还没有烂到底,拼死抵抗,经过一天血战,算是守住了最后一个城镇。
大战的第二天落幕,形势不妙!
李林杨估计,就依两翼部队的表现看,西侧的皖军很可能最多再抗一天,撑死了抗两天。
东侧张家湾阵地情况稍好,但是合计两千多伤亡,已经达到一成。对于一支部队,伤亡三成乃是一道分水岭!能承受三成伤亡的部队,绝对堪称强军,李林杨并不认为吴凤柱的部队有这么强的战斗意志!
“刘大人,必须增援了!否则,两翼部队都很难抗过明天。”
刘坤一此时还有一点点乐观,毕竟这几个月来,这两天清军的表现乃是最好的----没有一触即溃!他的亲信部队,没有给他丢脸。
今天,刘坤一手中现在又多了一支部队,乃是浙江提督张国林的部队,虽然只有四个步营一个炮营,但却是一支真正的生力军。而且士兵也大多是老兵,并非战后才临时扩充的部队,正是提督直属的督标营。浙江富庶,部队装备也好,全部“国产洋枪”(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并有一炮营。
别看营头不多,但战斗力却不容小觑!
“现在就增援,是不是早了?”
李林杨道:“我建议浙江兵暂时不动,两边各增援一个亲兵营。现在两军的问题还不是缺少兵力,而是士气不振。”
刘坤一顿时明白,李林杨是要让他的亲兵营增援,并不为增强多少兵力,而是为了提升士气。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刘坤一没想到,李林杨竟然有这么一个主意,这是另类的以小博大!
刘坤一从善如流,也不可惜自己的亲兵营,当即派出两营增援两翼。得到增援的两翼,虽然兵力补充其实不多,的确非常有效的提振了士气。
第三天,也就是二十五日,战斗更加激烈,但两翼都没有失守一处阵地。
但是,战至此刻,两军的潜力也就到此为止了。
张家湾的鄂军还能勉强支持,而八里桥的皖军伤亡超过两千人,伤亡两成!而且还在前一天就失去了一个重要阵地,激战一天之后,已经是灯尽油干,实在难以支持。皖南镇总兵李占椿叫苦不迭。
这种情况下,刘坤一不得不在大战开启的第三天,就把唯一的预备队浙江提督张国林部给调上去,增援皖军。
第四天皖军倒是顶住了进攻。但东侧的鄂军却在一天内失掉了两处阵地,本来呈三角形部署的阵地,成了唱独角戏。红旗军刘闩带一个小团已经倾力相助,但是却难以止住溃败!
倒也不能说鄂军不够勇猛,这样一支新组建的部队,伤亡近两成,还能守住最后一个阵地,士兵们已经够对得起大清朝了!
当晚,鄂军提督吴凤柱感到再这么打下去,肯定会出现全军溃败!对战局起不到一点作用,溃败损失会更大。不如退守京师,重整旗鼓。
因此半夜撤退。这个撤退,很难说是不是得到了刘坤一的许可,但清军就是这么个情况,刘坤一自己还不是那种做派?
鄂军既然撤退,那么皖军很快就会面临日军在八里桥南北的双向夹击,因此也必须撤退。侧翼的两支军队都撤退,身为总指挥官的刘坤一也肯定要撤退。话说,两翼一败,他在通州也没有多少用了,反倒牵制李林杨的精力。后面三十多里就是京师,最后的城防战即将打响。
这一夜,红旗军侦查营终于有了一场值得记录的胜利!在日军后方,孟德正突袭成功,敲掉了一支日军辎重队,烧毁一百多辆弹药粮草,抢回来了小两百匹挽马。
清晨撤回通州时,孟德正还顺手还救了一支清军溃兵。
正是山东胶澳镇总兵章高元。话说,这位也是够倒霉,他的部队本来顶在三河的一线,正打着呢,后方并没有接战的清军却崩溃了。
把章高元气的差点吐血,但也只能狂逃。可因为地理因素,他逃向了东边,却倒霉的又撞上了东线日军近卫师团,于是再敗。然后部队就只能在两路日军进兵的二三十里窄缝中躲躲藏藏。
正是用人之际,李林杨对章高元还是很客气的。没有派任务,而是补充了几百号人,几百支步枪,凑成五个营(四个步兵营),立即开始休整。
“我只能保证给你三天休整时间,能长我会尽量,但不做保证。”
哪怕休整,章高元部也是有任务的。该部被派到了通州的东北角,也就是仓库码头区域。隔着通惠运河与日军对峙,不过一般的来说,危险性不大。而且,还有朱玉部做策应呢。
李林杨也不敢许诺更长时间的休整。至于章高元是不是愿意在通州作战,不重要。一则刘坤一下令,二则,李林杨也不可能放过这么一支部队。
要知道,章高元部目前有红旗军的两个小分队,并且掌控了两个步兵哨呢!准确的来说,章高元部,红旗军还掌握了两哨炮兵,不过两哨炮兵都在青岛留守,没有随军北上。
刘坤一临走,李林杨一再强调“弹药”,刘坤一满口答应。但到底,470发炮弹到了京师,但还是没能送到通州,需要红旗军自己去京师运输。为了这批炮弹,李林杨不得不调一个小团押运!
刘坤一走人,袁世凯跟着滋溜跑了。这家伙,遁术,高超!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