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去辽北,去西域,去南洋,去美洲。

  “不要让乾隆跑了!!”

  “向前!向前!”

  “抓乾隆,灭鞑清了!”

  在赵州府向北的道路上。

  打着大明天子团龙旗的大明近卫兵团正滚滚向前。

  明军龙骑兵7旅三营七连的陈化成排长在高呼着口号,骑着马在自己这个排的队列中来回前进,鼓动着大家伙儿跟上行军队列。

  陈化成心头火热。

  此战过后,大明就将一统天下!

  而自己将会成为一统天下的功臣!

  以自己现在的军功,能得赏一百二十亩水田,同时还能封爵!

  一个能传给子孙的爵位。记住网址m.97xiaoshuo.cc

  一想到这里,陈化成就更加干劲十足起来。

  因为中原战场的敌人可就只剩下清廷这一支十几万人大八旗了。

  立功的机会不多了。

  每一名明军士卒都干劲十足,信心十足,仿佛那十几万的清军骑兵弹指间就灰飞烟灭,根本不堪一击。

  每一名将士都高昂着头,脸上带着刚骄傲的神情。

  因为他们知道。

  自己是天底下最能打的军队。

  他们在不久前击溃了太平太国,大明彻底拥有了直隶以南的地盘,同时关中大门打开,山西也几乎可以一股而下,现在在中原大地唯一剩下的敌人就是清廷皇帝乾隆率领的十几万八旗大军了!

  虽然说明军这边人数相对较少。

  但是从大明天子到每一名明军陆军的列兵头都对此战充满了信心。

  因为他们是太当之无愧的天兵!

  以区区一万七千人就将太平天国十几万精锐打得大溃败。

  现在朱皇帝手底下合兵两万七千人。

  陆军部尚书赵大帅那边有八個陆军旅四万人,辽东兵团那边也有八个陆军旅四万人,当然了,辽东以北还有零星战事情,所以这次入关只能出动两万。

  但即便如此。

  大明这次对付清廷的总兵力也达到了八万七千。

  这可是大明空前强大的一支兵团。

  明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如今大明都差不多出兵九万。

  再加上在北方招募的十几万民夫,合在一起都有浩浩荡荡的二十多万人了。

  不过现在大明皇帝朱道桦率领的一个胸甲骑兵旅、三个龙骑兵旅,还有一个虽然没有龙骑兵编号,但事实上也是人人有马的大明陆军第一旅,以及视线了全骡马化的一个炮兵营,都各单独编列了辎重营,装备了大量的马车、骡马。

  此时这样一支骡马化的军队就在滚滚向前,以每天行军五十里的速度向北挺进,逐步将战线往顺天府的方向推进。

  此时已经是二月中旬。

  北国冰封的大地也开始解冻,积雪融化,在将士们踩踏过后,大地变成了一片泥泞。

  此时朱道桦也在军中,骑在一匹枣红色的大马上,身穿着一套灰色常服,头顶四方帽,目光扫过燕云的平原,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老实说。

  对于乾隆后撤这事朱道桦是松了一口气的——因为大明大元帅府总参谋部一直在担心一件事情,就是清军继续到了河南的话,万一他们扒开黄河大堤,虽然此时是冬季,水流量不大,但黄河主河道早就是地上悬河了,若是携带者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冲刷下来,大明不至于因此伤筋动骨,但整个河南、鲁西南、淮北都要变成黄泛区了。

  到时候定然是百姓死伤无算,居无定所的流民遍地,不知道要冻死、饿死多少人。

  不过即便黄河大堤安然无恙,但这一路北来看到的景象也依旧是让朱道桦很是有些心思沉重。

  其实无非就是一个字:穷。

  或者用更革命一点的词来形容,就是:赤贫。

  华北平原毫无疑问是世界上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大平原之一。

  黄河这一条母亲河虽然有脾气暴躁的时候。

  但是整体来说,真是因为有这条河的存在,才让这里的定居农业文明得以出现,发展,生存,繁衍。

  然而此时此刻。

  经过了几千年大开发。

  华北平原的土地盐碱化的问题越发的严重,但要命的是,这里的人口稠密程度却一点都没有减低!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全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均的耕地面积不超过两亩——而两亩地在华北大平原这个已经千仓百孔的平原上,根本不足以养活几个人。

  这一路走来。

  见到的村庄、百姓,无不是令人望之垂泪。

  每一个百姓都是骨瘦如柴,脸上的骨架都能清晰可见,根本就没有什么吃食,饭点进入一些村庄,就能发现每一户村民的灶台上煮着番薯叶混合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混合物。

  所到之处,都能看到严重营养不良的脸上麻木的面孔。

  这些本来就穷得不剩下什么的百姓。

  如今口粮也被清军抢走,距离秋收也还有好几个月。

  可以想象,如果大明朝廷不拨粮赈灾,光复四年这一年,河南、燕云之地怕是要饿死几十万人。

  和这里相比。

  江南、广东的穷人就好像是从天堂里面出来的一样。

  像是穷得这么赤裸裸的,人口又忒多,日后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军师陶必铨也在朱道桦的身边,见到朱皇帝的脸色便开口说道:“皇上,乾隆已有北逃之意,此战过后,中原战乱平息,只要与民生息,就能恢复元气的。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从安南、兰芳运米赈济灾民,只要老百姓有口吃的,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军师,你难道真的以为,只是过了眼前这关就可以了吗?”

  陶必铨闻言一愣。

  他知道朱皇帝其实不是什么爱民如子的“仁君”。

  他是不会为眼前要出现的饥荒而寝食不安的。

  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大明朝现在有足够的能力为中原输送粮食。

  如今这江南、广东的地都改种了各种经济作物,甚至连江西、湖南的地方上的地主都有开始不种稻米的了。

  但大明朝现在有海运,可以从安南、婆罗洲、爪哇岛运米。

  大明朝在婆罗洲和爪哇岛的人口削减计划进行得很成功,本来稠密得很的土著人口现在也很少出现在大明在婆罗洲和爪哇岛上的屯垦区了。

  如今这里是大明朝重要的产米基地。

  所以暂时养活中原战乱区的百姓大明朝是能做到的。

  但是之后呢?

  “皇上,自古以来不都是如此么,战乱之后与民生西,国家就会重新变得繁荣起来。”

  陶必铨发现自己很难理解朱皇帝的想法。

  这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打天下,坐天下。

  与民生息,少折腾。

  这皇位不就可以稳稳的坐两三百年么...

  朱道桦看了看陶必铨。

  自己这位军师是三湘学派的代表人物,三湘学派讲究经世济用,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思想包袱,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依旧很难理解朱道桦非要在国内都没解决的时候,就要分心印度、南洋,甚至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洲。

  这太折腾了。

  自古以来都没有这位朱皇帝这么能折腾的皇帝。

  中原这里大打出手也就罢了,印度那边也支持了几万大军要和不列颠人大战,海军也包围了马尼拉,正在胁迫西班牙人。

  四处开战,四处树敌。

  放以前绝对是穷兵黩武了。

  但是现在在大明国内。

  尤其是那些广东商人却是朱皇帝的绝对死忠,出钱出力出人支持朱皇帝的对外战争。

  这担子倒是没有压在农人的身上。

  但对于传统士大夫的陶必铨来说。

  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终究是儒家的理想。

  朱皇帝四处惹火的作风还是很被儒生们诟病的。

  “是啊,终究是能繁荣起来,然而小民终究衣食无着,衣不蔽体,有番薯之类的高产作物,半饥半饿的,终究是能过下去,就算有区区民变,反手就能压下去,朕有强兵,又控着海洋,不怕没有钱养兵。”朱道桦叹了一口气说道。

  “然而我所忧虑的不是现在,而是将来,现在朕就有四万万子民了,而且这四万万人就挤在这狭小的汉地,人多地少,遍地赤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将来这四万万人要是繁衍成八万万,十万万,那这么拥挤的人口可如何是好?”

  “这...怎么可能这么多...”

  陶必铨脸色难看。

  “现在关内的土地容纳四万万已经是极限了,再多的话...”

  “再多就会饿死,对吧。”朱皇帝冷笑一声说道,“所以朕的大明朝就会是一个贫穷帝国,而且是一代接着一代穷下去。”

  朱皇帝放沉了声音:“现在大明有朕这个开国皇帝在,自然不怕,但要是日后朕百年之后,只怕就会很快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太平天国了...”

  “皇上的意思是....”陶必铨皱眉问道。

  “所以咱们汉人不能全部龟缩在这狭小的汉地十八省,这关内十八省的地盘,从周代分封开拓,到秦汉一统,到现在已经快两千年了,两千年都没怎么扩大咱们的基本盘,后世子孙可真是丢了老祖宗的大脸了。”

  “皇上,开拓谈何容易...”

  “以前是不容易,但是现在可不一样了!”朱道桦说道,“现在有大船,有火枪火炮,我们甚至还有蒸汽轮船!”

  “所以大规模移民是有可操作性的,美洲大地,轻易就能再养个十万万人口,这样的好地盘,怎么能让欧罗巴人独占!”

  “咱们这一代人可不能躺在安乐窝里面两耳不闻天下事!这一代的汉家壮男,每一个人都要拿起武器战斗,去开拓,去殖民,去为后代子孙打出一个朗朗乾坤!”

  陶必铨闻言心中一叹。

  得了。

  碰上这样的皇帝,百姓们就自认倒霉吧。

  这位皇帝肯定是要折腾个几十年,他直下的百姓们也就肯定难得安生的....

  去辽北,去西域,去南洋,去美洲。

  这可真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