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就和之前一样坐去都法城的那艘小船不就好了?为什么要换成武装直升机?”
怀特:“之前你们应该也稍微了解了一下克洛维斯的情况,深海能源系统的交通工具在克洛维斯是被严格限制的,这架武装直升机是从伊比利亚拉来的,用的是源石技艺。”
博士摸着这架看着已经有漫长岁月痕迹的老式直升机,和之前在维京岛上乘坐的那架比起来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甚至还远远比不上泰拉各军事强国军队的直升机更先进。
博士开始怀念之前在都法城乘坐的那辆他至今都还叫不上名字的小车,在那平稳而又安静的环境中,即便是工作也毫无违和,而现在要忍受这架噪音无比巨大还颠簸的直升机,差距感一下就又被拉大了。
除了交通工具的差距以外,城邦之间的差距,则更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自他们进入克洛维斯以来,“落后”这个词语就一直在博士的脑海里反复回荡。
从武装直升机的视角俯视这座城邦,让博士有种回到了泰拉大陆贫民窟的感觉,绝大多数的建筑都是最简谱的砖瓦房,并且密密麻麻地紧贴在一起,几乎没有超过六层楼的建筑。
对应的是,克洛维斯的穹顶非常矮,高度大概只有三百米,根本无法与都法城穹顶的高度相比,也因此武装直升机也不敢在太高处进行飞行。
楼宇之间的道路面积非常狭窄,除了主干道,几乎无法容许两辆汽车同时通过,而且这些所谓的汽车,是真的那种非常古老的款式,尾部排出的大量黑烟就足以证明。
路上到处是积水的坑,以及四处都是的垃圾,要知道,博士在都法城的时候,那里的扫地机器人甚至不会放过路面上的一丝灰尘,而在这里,垃圾就像这座城里的人一样,到处都是。
楼宇之间到处都拉着电线,杂乱无章的电线交错在一起,让人看了完全没有想去整理的欲望,如此巨大的安全隐患,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此而丧命。
博士问:“他们用的是什么能源进行发电的?”
怀特说:“大多数来自水力发电,还有开采自海底的煤炭和油,以及极少部分由爱国阵线从泰拉带来的源石。”
怪不得,博士总觉得空气中有股刺鼻的味道,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这些连泰拉大陆都已经逐渐放弃的能源,能够在这座海底城邦再次见到。
博士又问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粮食是如何生产的?”
怀特:“就是最简单的人力耕种,不要想合成粮食那种办法,这里不是核心城,没那种技术。”
博士:“仅凭人力耕种的农业能够维持600万人的生存?”
怀特叹了口气说:“确实比较麻烦,克洛维斯的农业生产水平非常低下,如果不是因为面积足够大,恐怕早就出现饥荒了,不过就现在的情况也够呛,大多数人还是吃不饱的。”
博士现在才发现,克洛维斯的情况并没有他之前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之前从《克洛维斯协定》中了解到的,和现在亲眼看到的,完全就是两种场景。
这座城邦,不仅仅是实验城那么简单,这是一座充满了矛盾与纷争的区域。
受制于深海势力的影响,目前阿戈尔的国土并没有较战争时有什么扩张,反而还因为海嗣与海怪的威胁在节节败退,海域的控制范围越来越小,但城邦的数量,则还是以战争时几乎一样。
十大核心城依旧是阿戈尔的几乎全部领土,其中建构派阵营的城邦有四座,分别是都法,拜尔琪雅,赫萝恩,库尔嘉;对应原初派阵营的城邦也有四座,为希明莱瓦,芭拉,赫佛琳,乌娜,八座城邦的势力极其分明,在这些城邦里,除了举办特定会议或者活动的时候,是完全没有对方势力的执政官常驻或出现的。
两派的分裂,早就已经摆在了明面上,任何一个阿戈尔人都不会感到奇怪,甚至连阿戈尔人,也自我意识地把自己划分为盖密尔人和佛恩尤特人加入对应阵营的城邦。
除了已经在意识形态上渐行渐远的两大阵营城邦外,还有另外两座核心城,分别是首都福雷斯耶,以及贝萝度格达。
福雷斯耶的情况比较好理解,首都属于特殊城邦,两派势力在此必须维持平衡,虽然统领现在已经边缘化,但至少两派还是需要依靠执政院对整个阿戈尔发号施令,且一个国家的大事,往往需要两派坐下来冷静谈谈,福雷斯耶提供了这个场所。
贝萝度格达的情况则更复杂一点,这座城邦是当年发射湮灭弹的城邦,也是战争的核心城最前线,一直以来承担着军事力量运输与中转的任务,被称作阿戈尔的英雄之城。
战争时期,两派的军队都在此长期驻留,且为了应对时刻到来的深海威胁,贝萝度格达人暂时放弃了派系争斗,将对抗深海放在了城邦的第一位,即便是其他城邦的执政官们来了,也很难说服贝萝度格达人倒向任意一派。
贝萝度格达依旧有两派的执政官长期驻守,但因为之前提到的历史原因,贝萝度格达的执政官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激进与排斥,属于两派中的温和派,且致力于维护双方之间的关系,当然,从现在阿戈尔的国情来看,他们的行动算是失败了。
贝萝度格达虽为核心城之一,但受制于军事力量的介入,城邦的建设属于十大核心城里最落后的情况,当然,肯定要比泰拉的移动城市和克洛维斯要好不少。
不过由于庞大的军事力量存在,贝萝度格达在核心城中的话语权一直不低,且由于贝萝度格达的诉求相较于两派阵营更政治正确,因此两派都对贝萝度格达的观点比较重视。
博士提问:“贝萝度格达的政治诉求是什么?”
怀特抚摸着下巴说:“建立一个阿戈尔人的阿戈尔,而不只是盖密尔人或佛恩尤特人的阿戈尔。”
博士苦笑道:“那可真是两边都不讨喜呢。”
除了这十座核心城之外,阿戈尔还有一片领土,那就是在战争后期逐渐诞生而成的克洛维斯城。
克洛维斯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邦,而是一片区域,战争后期,随着深海猎人计划的出现,阿戈尔逐渐收复了一些原来失守的城邦,缓冲区变成了阿戈尔可以控制的区域,随着深海之神的沉睡,阿戈尔也逐渐巩固了对这些区域的统治。
克洛维斯是原缓冲区一个交战阵地的名称,当年深海猎人军团与阿戈尔军联手在此与不计其数的海怪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会战,战役的结果是阿戈尔以惨痛的代价夺回了大量失守的领土,并且进一步收复了附近的城邦,也因此,这些原缓冲区的城邦在战争后被统一整合起来,并称作克洛维斯城。
克洛维斯的城邦结构非常复杂,城邦由几个收复的城邦组合起来,并且重新构建了一个穹顶系统,由于不同城邦的大小尺寸差异不同,穹顶的外观设计也变得参差,好在现在穹顶已经可以变得透明,不至于从外面看上去像是一个不规则的形态。
由于克洛维斯城的特殊构造,导致整个城邦体积非常庞大,克洛维斯的面积接近阿戈尔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得益于此,即便克洛维斯拥有高达六百万的人口,依旧可以仅凭借落后的农业生产养活这些人。
自从阿戈尔的城邦开始逐步撤离深海区域后,旧有的克洛维斯缓冲区域也没有了继续留存的必要,克洛维斯也一并改造成了移动城邦,随整个阿戈尔后撤,但克洛维斯庞大的体积与落后的建设,导致克洛维斯的移动速度极慢,也因此克洛维斯也始终处于阿戈尔撤离的最后位。
深海猎人军团解体后,代表执政院意志的阿戈尔军接手了克洛维斯,而后与克洛维斯最接近的,也是军事合作关系最紧密的贝萝度格达也一并参与了对克洛维斯的治理。
战争时期,克洛维斯就与贝萝度格达关系密切,克洛维斯也凭借着与贝萝度格达的合作,避免了被阿戈尔军直接控制的局面。
而后,由歌蕾蒂娅建立的阿戈尔爱国阵线入驻克洛维斯,旧时代深海猎人军团的事迹令歌蕾蒂娅在此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加上建构派想要在克洛维斯获得存在感而对其进行了扶持,爱国阵线也因此在克洛维斯站住了脚跟,成为了克洛维斯的一大重要力量。
原初派也不甘克洛维斯被建构派独吞,在克洛维斯培养了众多深海教会的信众,克洛维斯落后的发展与旧时代的战争阴影给了教会在此传教莫大的助力,大量的教徒令教会在克洛维斯建立起了颇具规模的势力,之前提到过,在建构派阵营的四座城邦里大概有三十万的教徒,而仅在克洛维斯一城,目前就已经有接近四十万的教徒,而广义范围的信众,可能数量早就突破了百万。
眼见克洛维斯被阿戈尔的两派争夺,贝萝度格达不可能坐视克洛维斯狼入虎口,可随着深海之力变性的问题日趋严重,贝萝度格达内部的两派执政官也争相开始支持自己的派系,以免失去抗衡对方的力量。
但贝萝度格达的执政官们又不甘多年来与克洛维斯的合作的成果被在都法城和希明莱瓦城的直系执政官瓜分,因此在听命内阁的同时又保持了在克洛维斯相对独立的行动。
除此之外,来自福雷斯耶的执政院力量也始终在影响着克洛维斯,阿戈尔军在克洛维斯维持着相当规模的军队,在表明克洛维斯属于阿戈尔统治范围一部分的立场同时,避免两派在克洛维斯的军事冲突。
作为建构派与原初派立场最统一的福雷斯耶,也是保证阿戈尔这个国家依旧没有分裂的基石,阿戈尔军的介入也是两派建立的最后一道防线。
除此之外,两派阵营各个城邦之间,也因不同的利益纠葛与克洛维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克洛维斯虽然远离阿戈尔的核心区域,但它的存在却始终牵连着阿戈尔,也始终与这片大海息息相关。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