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难道我才是指挥官?

  说话间,第二拨人员也到了。

  也是骑摩托车来的。路不好走。没办法。摩托车的越野性能最强。

  这一波的人员比较多。足足五十个。

  也是清一色的中山装。光头。背着清一色的索米冲锋枪。

  陈书童的脸色就更加紧张了。

  你说没事?

  我信你个鬼!

  绝对是出大事了。

  来那么多人!那么多枪!

  你说没事?

  就这样的阵仗,哪怕是抓捕守备总司令都足够了。

  “专员……”

  “真的没事。就是委座命令我来巡视的。正好你在这里。你就帮我做个向导吧。”

  “遵命!”

  陈书童立刻端正自己的态度。

  同时,内心稍稍放松一点。看来,张庸不是冲着海军来的。

  既然要他做向导,说明没有和他生分。

  多半的要塞的守备部队做了什么事,传到了委座的耳朵里,然后张庸就来了。

  倒霉是肯定有人要倒霉的。就是看是谁了。

  “带我去看看炮台吧!”

  “专员要看哪个炮台?”

  “最近的。”

  “黄山炮台最近。”

  “那就去黄山炮台。”

  “请专员跟我来。”

  “谢谢。”

  张庸摆摆手。带着队伍跟在陈书童后面。

  看到郭宝坤犹豫不决,于是招招手,让他也跟上。你小子还想跑?休想!让你跑估计也不敢。

  走路。

  爬山。

  其实山包很矮。相对高度可能也就是一百多米。

  然而,就是这一百多米,已经足可以俯瞰长江。在上面部署大炮,足可以控制整個江面。

  看到很多古老的重炮。不知道型号。很旧。

  判断是一战之前的老古董。列强当垃圾处理的。然后被买回来了。

  “长官!”

  “长官!”

  黄山炮台守备队长上来迎接。

  得知是委座亲自派来的巡视,守备队长可不敢有丝毫怠慢。

  详细的向张庸报告炮台的武器配备。

  “……德国88炮……”

  “等等!”

  张庸忽然反应过来。

  你说什么来着?我没听错吧?不,肯定听错了……

  怎么可能是反一切炮?

  88炮啊!

  黄山炮台居然有88炮?

  “专员?”

  “伱说的,是从德国进口的88毫米高射炮吗?”

  “是的。”

  “真的是从德国进口的?”

  “是的。”

  “总共有多少门?”

  “九门。”

  “带我去看。”

  张庸抖擞精神。

  终于是听到一点点新东西了。

  如果真的是88炮……

  很快,地图边缘有武器标志闪烁。查看。果然是88毫米高射炮。

  好,好,好。真的有反一切炮。

  虽然是只有九门。但是,性能比其他的火炮要出色得多。

  88炮最大的特点就是初速高,射程远,穿甲能力非常强。整个二战期间,都没有任何坦克能够阻挡。

  鬼子的豆丁坦克就不用说了。根本用不上88炮这样的大杀器。

  随便一挺12.7毫米重机枪都能打穿。

  88炮的最大作用,其实是直瞄日寇的战舰。如果日寇战舰敢靠近的话。

  其他什么105、150毫米榴弹炮,想要命中日寇军舰。难度还是很大的。需要非常多的炮弹。炮弹的杀伤力有限。

  唯独这种88炮,是有机会洞穿日寇战舰的。甚至是正面洞穿。

  继续往前走。终于看到了实物。

  彻底放心了。

  确实是88炮。如假包换。

  很新,感觉像是刚刚出厂不久的。保养的不错。

  三门88炮构成品字形。然后三个品字形又构成更大的品字形。炮口都是斜斜的指向天空。

  那么,问题来了。

  所有的88炮,都是露天的。

  上面没有防御工事。也没有修建专门的防空洞。

  日寇飞机一来,就全部都是靶子。

  虽然,88炮的初衷设计是防空。但是,它的防空性能真的很糟糕。

  在没有VT引信的情况下,几乎是浪费炮弹。

  而且,对于击毁飞机,40毫米、30毫米的机关炮就足够。甚至,20毫米都行。

  主要是射速要快。弹药要多。用密密麻麻的弹雨防空。

  纵然如此,击中飞机的几率依然很低。防空效果很糟糕。根本打不过飞机的。

  “防空洞还没修好?”

  “正在修……”

  守备队长嗫嚅着回答。

  张庸心知肚明。

  正在修的意思,往往就是已经停工了。

  一旦停工,就是永远。再也没有下文。

  显然是没有人重视。

  的确,挖掘防空洞,费时费力,还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还不容易出成绩,谁乐意啊?

  老蒋自己都不会重视。

  花那么多钱,挖洞?开玩笑……

  忽然心思一动。

  随身弹药空间有更新。查看。发现多了88炮的炮弹。刚好一百发。

  皱眉。

  才一百份炮弹。能做什么用?

  高射炮防空,靠的就是海量的炮弹。随便开火,都是用千、万计算的。

  一百几十发炮弹,就是放个烟花。还是小规模的。

  “88炮的弹药储备如何?”

  “备弹一百八十发。”

  “每门?”

  “不。九门炮总共备弹一百八十发。平均每门二十发。”

  “哦……”

  张庸神情漠然。

  这个结果,在他的意料当中。

  有炮无弹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德国人做生意也是精明的要死。

  卖给你大炮,赚你一笔。后续炮弹,赚你更多。

  而且,德国人的炮弹,只有他们自己能够生产。和其他列强的是不通用的。

  尤其是这种88炮的炮弹,绝对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那价格绝对是天价。

  难受……

  受制于人的感觉就这样。

  无奈……

  “有高射机枪吗?”

  “没有。”

  “苏罗通机关炮有没有?”

  “有三十挺。”

  “有这么多?”

  张庸又有些惊喜。这个数据不错啊!

  苏罗通20毫米机关炮,其实防空性能比88炮厉害得多。相对效率也更高。

  “是的。”

  “备弹量。”

  “三千三百发。”

  “哦……”

  张庸又郁闷了。

  三十挺机关炮,备弹三千发。

  平均一门机关炮才100发。那就是几分钟的事啊!

  苏罗通机关炮的射速是非常高的。使用的好像是15发弹匣。刷刷刷,可能几秒钟就全部打光了。

  说真的,如果是换弹匣的速度足够快,一分钟就能打完。

  然后做什么呢?等着挨炸吧。

  唉……

  有炮无弹……

  有枪无弹……

  对于江阴要塞来说,根本就是死地。

  摇头。

  来到黄山炮台的最高处。

  举起望远镜。观察江面。

  江面相当狭窄。完全被炮火控制。

  理论上,只要大炮没有被摧毁,炮弹足够,日寇军舰就不能进入。

  问题是……

  日寇有飞机!

  日寇海军有航空母舰!

  而国府空军的战斗力,目前还是未知数。

  但是可以肯定,绝对不是日寇海军航空兵的对手。制空权是日寇的。

  很悲哀的现实。

  此外,日寇还可以从陆地上发起进攻,从南面威胁江阴要塞的侧翼。

  而大口径的重炮,都是面对长江的。无法掉转炮口。

  而用来防御陆地攻击的部队……

  “专员?”

  陈书童的声音传来。

  张庸将思绪拉回来。

  “想说什么?说吧。”

  “日谍……”

  “炮台里面没有日谍。”

  “那就好。”

  陈书童松了一口气。

  没有日谍就好。否则,肯定又是一番风波。

  “是的。”

  张庸表示赞同。

  或许,这是唯一的好消息。

  炮台内部,守备队的所有人员,都没有日谍。

  日谍担心发生意外,所以,还是不敢直接在国军里面安插人员。但是,肯定会收买某些人。

  炮台守备队的成员里面,有没有汉奸,无法判断。

  即使没有,估计炮台的信息,也早在无意中泄露。

  那个谁,钱老板。就是日谍啊!

  如果他要搞情报的话,哪个炮台的情报搞不到?

  现在的重点——

  不是抓日谍!而是搞装备。

  需要大量的给江阴要塞增加武器弹药,修建防空洞。

  否则,明年战火燃起,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所谓的要塞,可能抵挡不了两三个月,就得崩溃。

  难!

  老蒋这次真的是给自己选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偏偏是系统的基地车,还要在这里展开。他不敢掉以轻心。万一江阴要塞被占领,基地车也没了,那就完蛋。

  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增加江阴要塞的战斗力……

  忽然,眼神一闪。

  看到一个熟人。有些意外。

  不认识。但是见过。是空军方面的人。

  “你!等等!”

  张庸招手将对方叫住。

  对方察觉到张庸是在叫自己。急忙跑步过来。

  “专员!”

  “你是……”

  “卑职拓跋泉。”

  “我见过你。你现在是……”

  “卑职在空军驻江阴要塞联络处,任少校联络官。”

  “联络处?”

  “是的。空军和海军联合作战。”

  “哦……”

  张庸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

  这个江阴要塞,好像是海陆空都齐全了。如果开战,将是海陆空三军联合。

  江面上,海军。

  陆地上,陆军。

  空中,是国府空军。

  同样的,日寇为了抢夺江阴要塞,必定也是海陆空一起上阵。

  日寇海军的战舰和舰载机,将从水面和空中同时发起攻击。而攻克淞沪地区的日寇陆军,也会从南面进攻要塞。

  似乎很考验要塞指挥官的水平啊!

  要同时能够指挥海陆空三军。要协调好。要懂得三军配合……

  目前的防卫总司令能够做到吗?

  他懂空军吗?

  “难道我才是指挥官?”

  “我懂三栖作战指挥……”

  张庸脑海冒出一个荒诞的念头。随后越来越清晰。

  在这个时代,在华夏,要说谁懂得三栖作战,他还真的想不到有谁。国军高层连航空母舰都没见过!

  当初钱司令秘密制定淞沪作战计划的时候,张庸就发现了,里面根本没有提到防空。因为钱司令觉得,日寇的机场距离淞沪很远,应该是无法提供飞机掩护的。却没想到,日寇有舰载机。

  很夸张吗?

  不,这就是现实。

  钱司令是真的不懂。不懂舰载机。

  哪怕是世界列强,也有很多人抱着大炮巨舰不放的。排斥舰载机。

  日寇本身的航母使用算是比较出色的,舰载机也很有战斗机。可是,它们自己却始终痴迷建造更大更强的战列舰。

  如果是将建造大和级战列舰的资源,用来建造好航空母舰,可以建造十艘!

  大和级战列舰是有三艘的。大和、武藏、信浓。

  信浓那个短命鬼不算。光是大和、武藏两艘的资源,就能造好几艘航母啊!

  连舰载机都不知道,何来的指挥海陆空联合作战?

  难怪那些88炮的炮弹那么少,大概是守军根本没想到,日寇飞机会从海上来吧。

  这是时代的信息差啊!

  “陈参谋。”

  “专员。”

  “你知道航空母舰吗?”

  “听说过。图片也见过。但是没见过实物。”

  “舰载机呢?”

  “听说过。但是没见过。”

  “哦……”

  张庸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陈书童是海军的参谋。但是居然没有见过舰载机。

  估计对舰载机的战斗力一无所知。

  难怪炮台的防空如此拉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啊!

  他们根本不知道,日寇一艘航母,能够搭载五六十架的战斗机。攻击力极强。

  日寇只需要出动两艘航母,就有一百多架飞机掩护。

  江阴要塞完全不是对手……

  但是,等等!

  忽然间,张庸脑海又冒出一个荒诞的念头。

  日寇两艘航母,的确有一百多架战斗机。但是,国府空军如果集中主力,也有一百多架主力战机。

  双方如果展开激烈空战,国府空军未必就会一败涂地。

  至少,能重创日寇海军航空兵。让它们元气大伤。无法持久作战。

  那些意大利买来的BA65攻击机,战斗力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不建议用来攻击日舰。

  如果是张庸指挥,他会用那些攻击机来打埋伏。

  专门伏击日寇的舰载机。

  击落一架是一架。

  每击落一架,就能消灭一个日寇飞行员。

  日寇是经受不起消耗的。

  他们的精兵政策无法持久。

  整个抗战,都是消耗战,拼的就是谁能熬到最后。

  空战也是如此。既然不是对手,那就慢慢拼消耗。

  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是前提。

  如果能够提前预判日寇飞机的动向,未必没有埋伏的机会。

  空中打埋伏,打完就走。绝不纠缠。

  关键是——

  他张庸必须获得指挥权!

  【未完待续】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谍影:命令与征服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