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11月5日。
风平浪静的西北太平洋。
一艘潜艇悄无声息地航行在这一片海域之中。
而该潜艇距离阿美利卡的关岛基地,只有137公里。
这是一艘排水量2000吨左右的中型潜艇,隶属于吕宋海军序列的鲨鱼大队,不过其序列在正式文件之中是不存在的。
甚至连吕宋海军的内部,很多军官都不知道这支潜艇部队的存在。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泄密,加入鲨鱼大队的士兵,虽然不用改造成为兵人,但都要植入生物芯片,成为新人类。
新人类就是智人公司内部已经植入生物芯片的员工,这些人并没有全部被纳入蛛网管理者的序列之中。
因此李青叶赋予了这些人一个通用名称——新人类。
新人类包括植入生物芯片的普通员工、蛛网管理者和兵人。
现在吕宋军队内部的新人类数量,正在迅速攀升之中,洪沙瓦底那边也一样。
显然智人公司对于普通自然人,信任度是非常有限的。
特别是在军队内部,随着智人公司越来越多秘密武器的入列装备,泄密的风险也在增大。
自然人的不可控因素太多,肯定是不能用的。
比如这艘潜艇中的水兵,就全部都是新人类,没有一个自然人,泄密的可能就被压低到最小。
这艘潜艇是青花鱼级的升级版——金枪鱼级潜艇,该型号的潜艇,延续了青花鱼级的设计理念,除了隐蔽性之外,其他性能稀松平常。
而此时这艘潜艇的任务,就是过来这边埋雷。
只见潜艇停泊在一片平均水深240米左右的海底,打开了底部的舱室,将一个小一号潜航器投放下去。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潜航器缓缓的下沉,直到触碰到海底泥沙表面,荡起一片轻微的泥沙,周围的海洋动物,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吓了一跳,纷纷逃离潜航器周边。
潜艇表面的信息素发射器,发射出一道信息素指令。
很快那个潜航器表面,有大量的转基因寄生虫冒出来,这些转基因寄生虫类似于蠕虫和蚯引,用口器吞噬周围的泥沙,然后将泥沙向周围吐出。
通过这种方式,潜航器就一点点陷入泥沙之中。
只要3天左右,潜航器就会彻底被泥沙掩埋起来。
而这个潜航器内部,配备了4枚重型氧气鱼雷和10枚水雷,携带的信息素和声呐探测系统,可以有效监控半径50~80公里的海域。
这相当于在这里,建设了一个秘密的海底发射井。
在其监控范围之内,刚好覆盖了阿美利卡海军的一部分航道。
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激活这个潜航器,将这一片海域变成一个雷场。
而且这些潜航器之间,是可以通过信息素,实现互相交流,虽然交流的信息量有限,但用于传递指令还是可以满足的。
加上智人公司的海底光纤监控网络,也在沿着周边海域蔓延。
比如此时的帕劳群岛附近,鲨鱼大队的另一艘金枪鱼级003号,就在该海域执行秘密任务。
看过太平洋海底地形图的人,都会发现吕宋群岛的东侧,就是着名的吕宋海沟和吕宋海盆。
特别是吕宋海沟,其深度五六千米,对于海底光缆的铺设,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布置海底光缆的时候,如果可以绕开海沟,就应该尽量绕开,虽然海沟也可以布置光缆,但万一断裂了,维修起来非常麻烦。
而为了绕开吕宋海沟,智人公司选择从吕宋岛北侧海域和马鲁古群岛北部海域,分别设立两条主要海底光缆。
此时金枪鱼003,正在布置的海底光缆,就是从马鲁古群岛附近绕过来的南线。
金枪鱼003从底部打开舱门,将一个潜航器投放下去,这个潜航器和装备鱼雷水雷的潜航器大小差不多,其实就是从同一个基础模块发展起来的。
整个潜航器大概有50吨左右,为了避免水压的压迫,内部采用了近乎实心的设计,在加上深海鱼的身体构造设计。
该类型的潜航器,其可以承受的极限水深,大概在3753米左右。
之前老式的海底光缆铺设方式,已经被智人公司淘汰了。
老式铺设方式需要船只配合,而且需要船只在附近停留一段时间,在自己的海域中施工还可以,公海也勉勉强强可以使用,但是一旦靠近其他国家的海域,或者热点公海区,就显得不合适不安全了。
因此智人公司更新了新技术。
这种技术叫做海底定向生长技术。
具体操作非常简单,先在海底勘探出一条适合布置海底光缆的路线,然后每100公里左右,设置一个节点。
而潜航器就是投放在节点的核心部件。
但潜航器将自己埋入泥沙层深处之后,内部的定向生长系统就会激活,开始向固定方向生长珊瑚光缆。
至于如何确保珊瑚光缆不会长歪了,其实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信息素诱导。
因为在前期的海底地形勘探过程中,会在已经确定的路线上,投放一种重量150公斤的生长锚。
生长锚就是缩小版的潜航器,可以扎入10~15米的海底泥沙层中,然后不断释放信息素,诱导珊瑚光缆向固定方向生长。
通常这种生长锚,会每间隔1000米布置一个。
珊瑚光缆会在深度10~15米的泥沙层中,以每天300~500米的速度生长。
这种生长速度,其实要得利于转基因珊瑚虫的快速钻土能力,特别是在松软的泥沙层中,其几丁质组成的口器,可以迅速吞噬周围的泥土,从中获得需要的一部分原材料,构造出直径10~12厘米的蜂窝状珊瑚管。
而另一种转基因珊瑚虫,则会在这些珊瑚管中,开始生成一条条光纤晶体。
这种生物光纤组成的海底光缆,不仅仅可承载的信息通量非常高,而且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
那每一个生长锚和生长节点中,都储备了不在少数的营养物质,也是促进珊瑚虫快速繁殖和构造光纤晶体、保护壳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生长节点的营养物质储备,足够构筑长度400公里的海底光缆。
现在海底光缆只是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还没有从线状变成网状,因此剩下的营养物质,就是一种储备,可以用于后续的线路扩展和线路维修。
而为了保密,每一个生长节点都设置了自动毁灭系统,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可以第一时间将节点彻底销毁。
其实现在海底的安全性还可以。
特别是水深超过2000米的海底,除了开采石油的海底钻井平台之外,潜艇也很少会下潜到1000米以下的海底,同样船舶抛锚的锚地,也很少在深度超过500米的海底进行。
这样一来,只需要避开钻井平台,一般不会被发现或者破坏。
反倒是浅水区域的海底光缆,在安全性上要差很多。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