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猪拱白菜

  ,这个三国很核理

  接下来,甄家其他姐妹与陈氏也走上来与诸葛亮打了声招呼。

  这些都很正常,关键是轮到甄宓的时候,问题就发生了。

  作为甄姜姐妹的幼妹,自然是和众女平辈。所以哪怕她年龄再小,也是诸葛亮的长辈。

  显然诸葛亮也明白这些,刚要向甄宓行礼的时候……

  小丫头却怯怯地福了福身,同时脆生生地叫道:“见过孔明哥哥!”

  顿时,对面准备行礼的小亮仔愣住了。

  围观众女也是一阵沉默。

  甚至于刚刚出了府的林朝,也刚好听到了这一句,并成功被逗笑出声。

  这……好像差辈了吧!

  要不以后你俩各论各的?

  一旦冒出了这个念头之后,林朝就再也忍不住了,甚至已经脑补出了某个场景。――小正太亮仔对小萝莉甄宓说:以后咱俩各论各的,我叫你姨,你叫我哥……

  不行,忍住不能笑……

  不过,终于还是忍不住了!

  林朝的笑声成功吸引了一众小姐姐,大家见林朝出了府门,急忙就想凑上去见礼,却被林朝挥袖阻止。

  “老师!”

  诸葛亮赶紧行了一礼。

  但林朝却没搭理他,面带笑容地走到了甄宓面前,开口道:“甄家小娘子,某观你与孔明年岁相仿,以后两家不妨多走动一番。”

  这番话八岁的甄宓当然是听不出什么意思的,但周围的众女可都不笨,顿时看向甄宓的目光就变了。

  当然,早熟的小亮仔瞬间也脸红了。

  只有甄宓眨巴了一下眼睛,一脸蠢萌回答道:“姐……长史,我知道了!”

  兄长常说,咱们甄氏要和徐州诸公打好关系,我这也算是帮兄长了吧。

  一想到这里,小甄宓心中居然还有些窃喜。

  林朝见小丫头眼珠子转得飞快,显然在打些别的主意,不禁大乐,笑着揉了揉甄宓的头。

  “女荀,你且带她们去采买一番,某与孔明还有些事要谈,就不送了。”

  闻言,荀采点了点头,眉间带着笑意看了一眼甄宓,又看看了孔明,这才笑道:“夫君,妾身知道了。”

  一群莺莺燕燕散后,诸葛亮的目光也随之远去,至于目标是谁,已经不必明说。

  啪!

  “哎呦!”

  诸葛亮痛呼一声,抱着脑袋扭头不解的看着林朝。

  “老师,你打弟子作甚?”

  林朝拍了拍手,没好气道:“人都不见了,你还在看,文若没教过你非礼勿视吗!”

  武庙十哲,千古完人,至忠至诚的诸葛丞相,还不是被我林子初一巴掌给镇压了!

  爽!

  嗯,趁这时候多打几次,不然等诸葛亮长大后就够不着了。

  毕竟这家伙成年之后,可是身长八尺呢!

  总不能跳起来打他膝盖吧。

  “老师冤我,弟子哪有看……”

  小亮仔闹了个大红脸,虽仍在奋力狡辩,但声音已经越来越弱,找补无力。

  林朝却不再搭理他,转而对太史慈笑道:“子义,你看这甄氏幼女如何?”

  太史慈:“呵呵……”

  “呵呵是何意?”

  子义你学坏了啊,林朝心里想道。

  太史慈当然知道林朝指的是什么,不过这种事……他该怎么回答?

  毕竟是林朝的家事,而且甄宓的兄长也是当今徐州治中从事之一,他太史慈哪敢对其妹品头论足。

  监军您说您的,又何必带上末将。

  “也罢,就不难为你了。”

  林朝笑道,脑中又回想起刚才甄宓那丫头萌萌哒让人怜爱的神情,忍不住叹息一声。

  “好一颗水灵灵的小白菜,

  就是架不住会被某头猪拱掉……”

  诸葛亮弱弱道:“老师,弟子还在呢……”

  “闭嘴,不然罚你去洗茅房。”林朝恼羞成怒道。

  “噢,知道了。”

  恰逢此时,福叔从府中牵出了一辆牛车,开口笑道:“家主,准备好了。”

  林朝点点头,冲众人开口道:“咱们走吧。”

  “去哪?”

  诸葛亮不解地问道。

  “来不及解释了,快上车。”

  林朝话音落下时,太史慈早已将诸葛亮提溜了起来,放到牛车上和林朝并排而坐。而他自己,则是纵身而起落在两人面前,充当起了车夫的角色。

  见诸葛亮小脸上还满是疑惑的表情,林朝便开口笑道:“阿亮,你不用担心,文若那边某已经替你打过招呼了,课业暂免,等你回来的时候再补上。”

  “可是老师,您还没说咱们此行去干什么。”

  “看你年纪轻轻,肯定没听说过一个词吧。”林朝笑得很开心,“积极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大增长,为我徐州民生做贡献。”

  说简单点就是――公款吃喝!

  诸葛亮:“???”

  老师,弟子读得书少,但弟子不傻。

  首先这就不止一个词好吧。

  林朝坐在牛车上,感受着春日的暖阳,心情瞬间大好。

  牛车虽慢,但比马车稳太多了,林朝不赶时间,更不想被颠个七荤八素,所以才换了这么个出行工具。

  “阿亮,眼下车上闲来无事,为师便来考考你,看看你这些日子随文若学了些什么。”

  林朝晃了晃手上的折扇,开口笑道。uu看书

  羽扇那玩意就是当初林朝灵机一动,为了自己的恶趣味而制作出来的。

  真要讲究逼格,还得是折扇。

  别的不说,但就那‘唰’的一声,想必回头率不会太低。

  诸葛亮虽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恭敬道:“请老师考校。”

  这时代老师考校学生的课业,几乎可以类比后世每个年纪的期末考,它关系到老师心中对你的评价,也关系到老师今后对你的态度。

  虽然很突然,但诸葛亮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毕竟子经史籍什么的,他早就倒背如流了,根本不虚。

  这就牵扯到林朝此行的第二个目的了,那就是亲自教导诸葛亮一番。

  有荀在,诸葛亮的文化课和思想品德课根本不成问题,但身体力行方面,还略有不妥。当然,这也跟荀的教育理念有关。

  荀信奉的是十年积累,一朝开悟。

  先把基本功学扎实了,积累的足够多,将来投入使用的时候,便能得心应手,直至遇到瓶颈。闯过去,便能活学活用一身才华,不滞于物。

  但林朝信奉的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要同时进行。

  人的惯性和思维一旦成型之后,再想破除或改变,所耗费的代价实在太大。

  若按照荀的教法,等成年之后,诸葛亮的积累的确是够了,但性格和行事风格也就固定了,很难跳出原有的思维去看待事物。

  眼下诸葛亮学的东西已经不少了,当务之急是开拓眼界,不能闭门造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这个三国很核理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