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智商税

  峡口一侧的平地上,立着一座约两人高,两头细中间粗,像是一只大腰鼓一样的炼铁炉。

  高炉半边在外,用来鼓风、出渣,以及出铁水。半边用土围住,建成了一座高台,与炉口齐平,以供铁匠操作。

  整体看起也就半间房屋大小。

  这是正儿八经的高炉,并非如坩埚炉一样,光抬了个名头。

  但要论工序,将矿石炼成块炼铁,要比坩埚炼刚简单的多。

  无非就是粉碎矿石——入炉——混和催化剂并焦炭烧,然后烧出铁水。

  这样炼出来的块炼铁,十之八九是生铁。

  而且已经除了一次磷和硫,品质比当初李松和胡保宗比高平镇买来的高多了。

  剩下的自然就是除碳,或和以熟铁,用坩埚炉炼成钢。

  之所以不用坩埚炉直接烧炼矿石,是因为坩埚炉不好除渣。

  往上追溯,其实西汉时期的汉人,就已经会修建大炉子用来烧炼铁矿石了,不过修的比较臃肿,至少有眼前这一座的五六倍大。

  但至多到宋朝时,高炉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不但能将渣水分离,甚至还会鼓热风。

  而这些技术,基本已是人力炼钢技术的巅峰,所以往后的一千年,至工业炼钢普及之前,技术基本再未进化过。

  包括建国之后的大炼钢时期,造的高炉也罢,炼铁的技术也罢,大都和宋朝没多大区别。

  因此,宋朝的造甲技术已相当先进了,有时宋兵和金国的铁浮屠作战时,需披三层步人甲,但全重也才七八十斤。

  所以,大宋之所以被人说怂,绝不是大宋百姓的锅,应该问问赵氏皇氏才对……

  ……

  一群铁匠围着地下的那滩铁水,就真如见了神迹一般。

  从未见过,铁这般容易就炼化的?

  怪不得郎君不远千里,也要让白甲营遁到此地?

  原来是有好东西……

  看到李承志和李松等人,一群铁匠飞快的散开,让出路来。

  李承志走到近前,凝神一看,眼睛猛的一鼓。

  虽然已经凝结,但他哪里能认错:这绝对是块炼铁,而非烧结块。

  再说了,如果炉温不够,也根本炼不出烧结块。

  不应该啊……

  李承志捏着下巴,狐疑的看着老铁匠:“如何炼出来的?除了磁石外,你是否还往炉中加了其它物事?”

  他怀疑,老铁匠是不是机缘巧合之下,扔了块石英石或是石灰石进去。

  如果催化剂足量,不用焦或是煤,也确实能把矿石炼化。

  特别是石英,一般的磁铁矿中往往有伴有石英矿脉,被老铁匠误当成铁矿石很正常。

  老铁匠更懵逼。

  他仔细的回忆着:“再无加过任何物事啊?就是小老儿从哪堆磁石中随便捡了几块,扔到了炉中……”

  等于是问道于盲?

  算了,还是自己去看吧……

  李承志暗叹一声,又道:“磁石在哪,带我去!”

  “朗君请!”老铁匠领着李承志到了高炉之后。

  不大的一堆石头,有黑有黄,还有的反着光。

  只是随意瞅了一眼,看到夹杂在其中,或白或紫,或绿或黄的一堆碎石渣时,李承志猛的一愣,竟“哎哟”一下叫出了声。

  什么石英,这特么是萤石。

  李承志都想给自己两耳光。

  亏自己还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高材生?

  还哪里有脸说,这是前世的老家,踏遍了每一寸土地的地方?

  知道老家有金、有铜、有铁、有煤,还有粘土,怎么把老家还有萤石矿这一点给忘了?

  也可能是因为关中没这东西,再加用处好似不怎么广,自己一时没想到。

  其实用处还是有好几样的。

  炼钢时能当催化剂和助熔剂使,助熔的燃点比石英要低,同时还能除硫除磷。

  这个作用其实可有可无,虽说各地都有,储量还极大,但大都埋在地表以下。

  相比较起来,只要有沙子的地方就有的石英砂,岂不是更容易得到?

  李承志觉的稀奇的是,这玩意可是能用来蚀刻玻璃的……

  想像一下,发给士卒的那些五颜六色的玻璃珠子上面,要是再能多出一副龙、凤等神兽,或是山川河流的图纹,这个年代的人会是什么反应?

  绝对能被抢疯……

  更关键的是,带绿的荧石,夜里可是会发光的,在太阳底下晒个十几分钟,足足就能亮一晚上。

  除了吸收光源后会发亮之外,这东西发热后也会发亮。

  李承志记的小时候,捡这么两块东西藏在被窝里一阵乱磨,随着一股焦臭味和一阵石渣子乱飞,被子里就会被照亮的情景……

  然后,一晚上都会被扎的死去活来,睡不安生。

  而且十之八九,第二天还得挨老娘的一顿好打……

  所以,古代所谓的夜明珠,其实就是这玩意。

  包括孙殿英从慈禧嘴里挖出来,新世纪后被拍了颗,主要成份和李承志手里的这些绿色石渣绝对一模一样,都是氟化钙。

  而后世被从荧石矿中挖出来的,一吨也才几千块……

  但谁让那一颗是文物呢?

  这东西在古代之所以那么贵,其实和铜在唐以前也很贵是同样的道理:被开采出来的极少。

  而且荧石的强度也不高,只要风沙稍大一些,用不了多长时间,裸露在地面上的荧石就会少一小半。

  不见的那一小半,已然被风沙吹碎,变成李承志手里的这种石渣了。

  拿块普通的玻璃用来拍这东西的话,萤石全碎了,玻璃还好好的。

  所以能被这个时代的人发现,并且很大块、足以用来打磨成珠的非常少。

  就算能发现一两块,以古代的技术,开采时如何保证其完整性是第一关,长途运输是第二关,如何打磨是第三关。

  最关键的是第四关:这玩意这么软,把玩的次数越多,镜面越粗糙,时日一长,别说夜里,照在太阳底下都不怎么反光。

  几相一叠加,存世的一少,自然就贵了……

  不过事在人为,李承志觉的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别说多,能雕磨出来个百来颗,估计就能把半个关中买下来……

  再加上用荧石蚀刻出的玻璃珠子,这样的东西不管对汉人来说,还是对鲜卑人来说,绝对是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

  而且这玩意还能用来造假:随便找块石头,粘上一层绿色的萤石粉,就会有夜明珠的效果。

  比如后世的那些夜里能发光的塑料工艺品……

  想到这里,李承志连炼铁刀铁甲的心思都淡了几分。

  与其近似授人以柄、或资敌一般的锻炼兵器和甲胄用来换粮,还不如拿这样的东西收收智商税?

  虽说胡商珠宝玉石多,但这样的东西,绝对是没有的,见了绝对会很稀奇。

  至于胡商会贩往西域,还是贩往中原,又或是多久会穿帮,李承志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说干就干,李承志当即就将李松叫到了一边:“派人出去找……顺着合黎山往东至多七八十里,定然能见到如我手里一般的石渣……找到后立刻知会我……”

  看李承志隐隐有些兴奋的模样,李松哪还不知郎君发现了宝贝?

  他一边点头,一边狐疑的问道:“郎君,这是何物?”

  “一时半会予你说不清楚!”

  李承志不由自主的压低了声音:“你只需记住,这东西利用好了,绝对比之前炼出的陨铁刀还要值钱……”

  李松差一点就叫了出来:“神兵?”

  李承志脸一黑。

  神兵个鸟毛?

  满脑子都是刀刀枪枪,打打杀杀?

  “哪有那么多的神兵……是如琉璃珠一般的物事……”

  原来是珠宝?

  李松虽还在稀奇,但脸上的神色还是不由自主的淡了几分。

  在他看来,再绝世的宝贝,最终也得换成刀刀枪枪……

  刚派完人,李承志又把李松叫了过来:“过几日,等安定一些后,让李亮或皇甫让想办法混进酒泉城,看能不能买一些羊脂玉,或是酒泉玉也行。”

  李承志是觉得,既然已决定收智商税了,那不如多收一些。

  也是想看看,能不能造出真正的夜光杯,也就是到了夜里真正能发光的那一种。

  而非史书和诗中的那种西贝货:从来没有哪本史书里说过,所谓的夜光杯,在没有光源的前提下,可以自己发光。

  大多都是如十五这样的夜晚,照着月亮比较好看一些的薄胎玉杯而已。

  想想也能知道,这玩意这么脆,以后世的技术,都没有办法用萤石量产镜片,只能合成,更何况用荧石来磨制酒杯?

  想到这里,李承志自然而然的想到了玻璃镜片。

  造珠子的时候,因为手边材料不太全,再一个时间不够,所以他就没有试,看能不能造出无色玻璃。

  不过原理他懂:无非就是挑选不含金属元素的石英砂进进烧练,或是将石英砂中的金属无素除尽。

  相对比来说,第一种方法应该更简单。

  只要能烧出无色玻璃,剩下的无非就是打磨成镜片而已。

  真要能把这东西造出来,李承志做梦都能笑醒:根本就不是能不能卖钱的概念,而是能造出望远镜来。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魏春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