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

  就在汤谷一号完成初次实测后,在巴中的金乌一号,也在加速过程进度,同时通过内部交流,改进着金乌一号。

  而国内的可控核聚变领域,受到汤谷一号成功试运行的鼓舞,终于不再像之前那样心里没底。

  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一个技术如果获得成功,那其他势力的研发速度,也会跟着提升。

  当然,要做到模仿和吸取经验,也是需要有前置条件的。

  比如工业基础、相关人才、获得确切的样品或者信息。

  尽管诺亚会、露西亚等势力,通过中微子探测器,发现了漠北戈壁滩中的核实验基地,但他们并没有太重视,以为是一个核裂变反应堆的研发基地。

  各大势力都是通过中微子探测器,来判断其他势力的核设施的,大家都在秘密做核研究,这种事情是一种半公开的秘密。

  而燧人系和国内,做了非常多掩人耳目的马甲,又通过半真半假的假消息,混淆外界的探查。

  尽管其他势力,都知道大中华这几年来的各项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诺亚会他们并不相信,大中华可以在近期完成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量产。

  黄修远和战略智库做过非常多分析和反推,基于当前外部势力,对于国内具体情况不太了解的前提下,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曝光,至少有5~10年的缓冲期。

  为什么得出5~10年时间。

  这是根据核聚变发电站投入的规模,而得出的一个合理反推。

  如果仅仅是投入一两个核聚变发电站,那外界可能很难发现异常,但是要完成社会生产力的质变,整个大中华区至少需要投入100~300座7500兆瓦的核聚变发电站。

  按照黄修远的估计,如果今年汤谷一号和金乌一号试运行后,没有发现严重的致命缺陷,那未来5年内,大中华区将计划建设20座新型核聚变发电站。

  如果以汤谷一号的功率计算,20座汤谷/金乌的总功率,将达到15万兆瓦,每年可以发电1.2万亿千瓦时。

  这还是技术不进步的前提下,如果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继续稳步提升,那发电规模将继续提升。

  上万亿千瓦时的廉价电能,陆续投入的社会生产中,多少会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这还仅仅是前5年的计划,到了2021~2026年期间,核聚变发电站的规模将提升到100~300座,实现全国电能总量,翻一倍的计划。

  十年实现电能产能翻一倍,各大势力还没有发现大中华的猫腻,那黄修远都要怀疑对方的情报分析能力了。

  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庞大的增量,肯定只有可控核聚变可以做到。

  因此黄修远和战略智库,才得出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出现,最多只能保密5~10年。

  黄修远和秦励章那边商量了几次,打算继续加强保密,也加大假消息的释放,达到混淆视听的计划。

  另一边,他也在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在5~10年内,实现航天技术的大步跨越发展。

  3月17日。

  又传来一个好消息。

  黄修远通过替身机器人,来到了德州产业园,磨磨蹭蹭了一年多的常温超导体技术,终于获得了突破。

  之前的超导体,常温超导体的温度,一直被卡在零摄氏度附近。

  经过一众研究员的努力,常温超导体的超导温度,达到了42.8摄氏度的级别。

  看着的工作台上,那银灰色的电缆裸线,研究员接通电源后,检测出来的电阻,只有一连串的零。

  黄修远赞叹到:“这才是真正的常温超导体。”

  之前的零度超导体,只能算亚常温超导体,现在这种可以在42.8摄氏度以下,保证超导特性的超导体,才是真正的常温超导体。

  黄修远接着问道:“目前成本多少?”

  负责人思考了一会:“深加工后的综合成本,和铜导线差不多,如果大规模生产,还可以稍微便宜一些。”

  他在平板上,翻了翻相关的报告。

  改良版的常温超导体,虽然应用了大量的纳米技术。

  但整体的原材料,相对铜而言,便宜了非常多,唯一比较贵的原材料,是微量掺杂的镧元素。

  尽管镧元素是稀有元素,但得利于燧人系先进的元素提炼技术,加上广阔的控制区。

  目前蓝星矿业储备了5771吨镧,而地质储备更是高达几千万吨以上,当然地质储备的开采条件非常不友好,一边不会大规模开采。

  镧元素在新型常温超导体的应用中,掺杂比例并不高,平均每生产1吨常温超导体,需要消耗0.243公斤镧元素。

  凭借蓝星矿业的储备,镧元素的供应上,还是相对比较充沛的。

  如果不够,还可以启动地质储备的开采,最多就是生产成本高一些。

  黄修远勉励道:“你们干得不错,接下来的工作,是一边量产新型常温超导体,一边压低生产成本。”

  “董事长放心,我已经准备攻克镧元素的替代方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很多技术上,特别是高新材料,一旦遇到稀有元素的应用,研究员们就不得不考虑资源枯竭的问题。

  特别是那些产量巨大,应用也非常广泛的设备,稀有元素迟早会被消耗殆尽。

  因此这些高新材料,必须提前准备好替代方案,研究出可以随机应变的一些廉价元素。

  一旦出现什么变故,也可以用替代品,实现产能的稳定供应。

  目前而言,常温超导体的应用领域,主要是输电、可控核聚变、集成电路、磁悬浮之类。

  特别是特高压电缆上,如果将新型常温超导体应用到其中,必然需要成百上千吨起步。

  虽然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但是这样做,也非常值得。

  要知道全球的电力系统中,电能有10~20%的比例,其实是因为电阻的存在,导致这一部分电能,被白白的浪费掉了。

  而常温超导体节约的能量,相当于增加了10~20%的超算运算力,未来日积月累下,将是一个加大加持和利好。

  如果是以前,那种零度超导体,要作为电缆使用,就必须配备大量的冷却系统,显然这样做,有些得不偿失。

  而新型常温超导体的性能,足以保证42.8摄氏度以下,处于安全的超导上选,仍然可以高效运行。

  加上一些隔热外层材料,而新型常温超导体本身发出的热量非常小。

  黄修远和研究团队讨论十几分钟,便离开了这个实验室。

  回到总部,他立刻找来了蒋海霖,开始讨论常温超导体的一些应用计划,以及提防泄密之类。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纳米崛起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