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变化万千

  在11日清晨,刘尊山就跟随第一批增援部队,搭乘重型直升机去了前线。

  对留在卡拉港的丁镇南来说,还要耐心的等待10多个小时,到傍晚的时候才能收到占领代奥格尔的消息。

  严格说来,其实只是控制了这座城镇。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刘尊山在到达前线后,就安排战俘前去劝降,让还在城区里负隅顽抗的民兵缴械投降,保证不会危害民众的人身安全,还会在占领期间,为平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正是如此,随着民兵在中午之前向陆战队投降,攻打代奥格尔的战斗就宣告结束了。

  只是,陆战队没有进驻城区,仍然驻扎在城外,继续通过控制路口来封锁城区,阻止代奥格尔的居民外出。

  此外,就是切断了唯一的电话线,以及收缴了所有的无线电设备。

  毕竟,陆战队在城外修建的军事设施,一览无余的展现在居民的眼前。没人敢保证所有居民都会老老实实的充当旁观者,不会受到某种特殊感情的影响,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几十千米外的梵军。

  为了安抚情绪,陆战队还在城外设置了3处救济站,向代奥格尔的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医疗救治在内的人道主义服务。

  此后,刘尊山还安排了巡逻部队,向遭受战火影响的居民发放用来兑换食物等生活用品的物资券。按照基本的占领法则,只要当地居民接受由占领军提供的食物,也就等于承认了占领军的合法地位。

  相对而言,为几千居民提供食物,肯定比武装占领的成本低。

  总而言之,主要任务就是让代奥格尔的居民老老实实的呆在城区里面,别给陆战队制造麻烦。

  除此之外,也就是安置战俘。

  虽然能让战术运输机在返航的时候把战俘送往巴铁,但是丁镇南没有答应,也就只能安排直升机送往巴尔梅尔。

  所幸的是,第141步兵师已经被击溃,幸存的官兵大多向南逃跑,主动来代奥格尔投降的是少之又少。抓获的战俘,大多是在10日反击行动中没能撤走的伤员,而且主要还是轻伤员。

  关键就是,很多重伤员没能活到获得救治的那一刻。

  此外,在巴尔梅尔那边,之前就修建了一座战俘营,关押了上千名在攻打巴尔梅尔时抓获的梵军官兵。

  把这些事情安排好之后,就已经是11日傍晚。

  收到刘尊山发来的战报,丁镇南并没感到意外,不过也没有半点惊喜。严格说,还稍微有点失望。

  不是陆战对表现得不好,而是表现得太好。

  到11日傍晚,到达代奥格尔的作战部队已经达到了5个营,其中1个还是装甲营,而且在当天晚上,还会有包括第二个装甲营在内的3个营到达。总体上,兵力投送速度比计划的快了12个小时。

  关键就是,梵军的反击没有预期猛烈,守卫代奥格尔的民兵几乎没有抵抗,消耗的弹药等物资并不多,极大减轻了后勤保障负担,也才能在不增加运量的情况下,运送更多的作战部队。

  可问题是,这并非好事。

  不要忘了,突袭代奥格尔的目的,其实是要把乌代布尔的梵军主力引出来,利用坚固的防御阵地打一场歼灭战。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得具备一个前提条件。

  代奥格尔还能守住,或者发起反击就能够击溃敌人。

  如果代奥格尔已经沦陷,敌人站稳了脚跟,反击的胜算不大,梵军就未必会在此浪费宝贵的兵力。

  按照丁镇南的设想,在最初阶段,其实是围而不攻,让守卫代奥格尔的梵军向乌代布尔发出增援请求。虽然这不是长久之计,毕竟代奥格尔是一座小镇,本身价值并不大,但是在突击行动初期,特别是在陆战队建好防御阵地之前,代奥格尔守军发出的增援请求是梵军出动主力部队的关键理由。

  当然,丁镇南做的预判也有问题。

  守卫代奥格尔的不是正规军,仅仅是几百名武装起来的民兵。

  至于第141步兵师,驻扎在代奥格尔南面,离城区有差不多30千米,根本无法在遭到袭击之后进驻城区。

  正是如此,刘尊山才安排陆战队在10日夜间向南反击,寻找梵军的主力部队。

  按照刘尊山的设想,只要能找到梵军,不管是撤回来守卫机降场,还是说发起进攻,都能够按照原订计划,逼迫乌代布尔的梵军主力部队北上,从而在代奥格尔南面与陆战队决一死战。

  哪里想到,第141步兵师仅仅坚持了一个白天,没等陆战队南下就已溃不成军。

  此外,梵军的3个主力师是从阿拉瓦利岭西边北上,因为不会从代奥格尔经过,所以不存在必须得强攻代奥格尔的可能。

  就算乌代布尔那边还有十几个师,也未必会派出来。

  只要梵军死守乌代布尔,突击占领代奥格尔将变得毫无意义。

  此外,如果梵军加强在西边,比如巴利的防空力量,还会对空运航线构成威胁,从而逼迫陆战队放弃代奥格尔。

  要说的话,等梵军回过神来,根本不需要动用防空部队,在巴利的南面部署一些使用单兵防空导弹的防空小组,就能对低飞的重型直升机构成威胁,让陆战队放弃效率更高的垂直空运。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打?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丁镇南就针对这种情况制订了几套预案。

  比如,在兵力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沿着铁路线南下,通过强攻乌代布尔逼迫梵军的主力部队出战。因为是依托铁路作战,所以后勤保障的问题不会太大,最多不过让“运-15A”送几台小型机车过去。如果能够夺取乌代布尔北郊的列车场站,夺取停在那里的车皮,那就更加理想了。

  哪怕兵力不够,也能发起第二次空中突击,比如说攻占乌代布尔东边的吉多尔格尔,切断冈伽罗平原通往乌代布尔的铁路线。因为大部分生活物资,尤其是粮食,主要来自冈伽罗平原,所以乌代布尔的梵军别无选择,必然会动用主力部队发起反击,也就能在吉多尔格尔与之决战。

  可问题是,现在的局面跟丁镇南的战前预测有一些差别。

  强攻乌代布尔?

  按照计划,至少需要用3天,甚至是5天,才能向前线运送足以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的作战部队。

  关键,也就是必须得用“运-15A”空运的主战装备,即“运-15A”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大规模空运的效率。

  可惜的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可用!

  按前线反馈的信息,从乌代布尔出发,向西进发的梵军主力部队已经停了下来,而且巴利方向的梵军也在调整部署。就算梵军还没搞清楚情况,仍然认为东方联军在代奥格尔只是佯攻,那也只是暂时的。到了12日,梵军肯定会发现,东方联军通过战略空运向代奥格尔运送主力部队。

  到时,梵军就会动用防空力量封锁前往代奥格尔的空运航线。

  此外,还会使用战术弹道导弹等远程武器,打击代奥格尔的地面部队。

  正是如此,在丁镇南拟定的计划当中,将在11日夜间把一个“神箭手”防空营部署到代奥格尔。

  可问题是,这无法解决主要问题。

  只要断定联军的主力部队在代奥格尔,梵军就会把主力部队撤回乌代布尔,而且会依托阵地死守这座战略重镇。

  接下来要做的,也就是加强防御部署,等联军发动地面进攻。

  关键还有,梵罗空军还没被彻底打垮。

  此外,纽兰远征航空队的一部分作战飞机,就部署在斋普尔附近,其中包括100多架前线攻击机。

  在此之前,这些纽兰空军的A-10A已经在西北战场让联军尝到了苦头。

  也就是说,如果不得不强攻乌代布尔,肯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至于另外一种选择,发起第二次空中突击,在空中威胁没有完全解除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用考虑。

  与参谋讨论了一个晚上,在否决了之前拟定的所有预案之后,才有参谋提出一个看上去行得通的办法。

  暂停运送地面部队,先把远程炮兵送过去。

  哪怕远程火箭弹的价格十分昂贵,制导火箭弹更贵,也比出动航空兵,使用精确制导弹药来打击敌人划算。

  不说别的,远程炮兵至少不存在被敌人“击落”的可能。

  此外,空运弹药也相对较为容易。

  只要部署到代奥格尔的远程炮兵投入战斗,那么不管梵军的指挥官怎么想,都要面对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要不了几天,部署在乌代布尔附近的梵军主力部队都将因为遭到炮击而丧失作战能力。

  那么,等着挨打吗?

  除非梵军打算放弃乌代布尔,以及距离代奥格尔400千米的所有军事据点,不然就必须夺回这座军事重镇。

  显然,梵军不可能放弃。

  不要忘了,斋普尔距离代奥格尔也就300千米出头,因此部署在斋普尔附近的中央军主力部队全都在远程火箭炮的打击范围之内。关键是,梵罗当局把中央军的主力部队部署在斋普尔,其实就是为了避开第三十三步兵师的远程火箭炮,避免在开战之后,因为遭到炮击而丧失作战能力。

  由此可见,在远程炮兵部署到位之后,梵军就别无选择。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采纳了这个建议,而且立即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还亲自给刘尊山下了命令。

  在11日夜间最后一轮空运,60架“运-15A”将30套远程火箭炮送到了代奥格尔。

  总共30辆PH-300B式发射车与30辆PZ-300A式弹药装填车。

  其实,这支远程火箭炮部队来自第十七装甲师。

  道理也很简单,PH-300由陆军投资研制,只提供给陆军的主力部队。

  在大战爆发前,陆战队并没有采购这种远程火箭炮,而在大战爆发之后采购的,要明年才能交付。

  如果不是大战爆发,陆战队也不会采购远程火箭炮。

  毕竟,陆战队在需要远程火力支援的时候,可以动用航空兵,或者让海军战舰发射巡航导弹。再说了,对于主要在滨海地区作战的陆战队来说,对远程支援火力的要求肯定比不上陆军。

  此外就是,PH-300实在太过笨重。

  装上12枚远程火箭弹之后,PH-300B的战斗重量达到了46吨,比ZT-88DG还要稍微重一点。

  当然,PH-300的战斗力肯定无庸质疑。

  跟A型比,PH-300B的最大改进,也就是能使用制导火箭弹,获得了对固定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其实,现在列装的PH-300B都是由A型改造而来,主要就是增加了卫星定位系统,提高了发射车的定位精度,确保在使用制导火箭弹的时候,不需要其他平台协助,能自行获取火控信息。

  要说的话,也就是以全球定位卫星为基础的精确知道技术的出现,才让远程火箭弹具备实战价值。

  不要忘了,火箭炮的误差比身管火炮高出了几个数量级。

  通常,火箭弹的误差能够达到射程的千分之五,就算对弹道进行修正也不会低于射程的万分之五。

  也就是说,射程为100千米的火箭弹误差在50米到500米之间。

  其实,这还是理想情况。

  如果射程提高到400千米,误差将超过200米,甚至能达到2000米,而大口径火箭弹的杀伤半径一般才几十米。

  正是如此,在作战使用当中,火箭炮都是通过齐射来覆盖目标所在的区域。

  如果射程不远,齐射还能够解决问题。

  只是,当射程提高到400千米的时候,齐射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毕竟大口径火箭弹本来就非常昂贵。如此一次需要发射数十枚,甚至是数百枚火箭弹才能摧毁目标,效费比肯定很低。

  其实,也就是受此影响,帝国陆军一直都不是很重视远程火箭炮。

  当初研制PH-300,更多的是为了解决有无的问题,或者说在面向南方次大陆作战的时候需要一种射程比炮兵高出一个数量级的支援火力,用来替代受高原环境影响,无法部署到位的空中力量。

  要想提高远程火箭炮的作战效率,就必须在火箭弹上下功夫。

  采用传统制导设备,只是成本就法让军方接受。

  用采购导弹的钱购买火箭弹,为什么不直接购买导弹呢?

  要说的话,也就是在“指南针”全球定位卫星系统诞生之后,帝国陆军才找到了低成本解决方案。

  当然,初期小批量生产的单价也不低。

  正是如此,PH-300B暂时只装备南方次大陆这边的主力部队,生产出来的制导火箭弹更是只用于对梵作战。

  一个加强营的规模,足够让乌代布尔的梵军遭受灭顶之灾了。

  只要弹药充足,这30门PH-300B能够在几天之内,让射程范围之内的任何一座大城市变成废墟!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帝国争霸全本TXT合集